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问题令人关注。高校毕业生择业仍偏重高职、高薪.稳定,秸往因福利待遇低,用工不规范等原因而不愿到企业就业;无论高校毕业生还是新螬城乡劳动力均存在劳动技能匮乏,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现实问题。许多人不能就业不是因为岗位少而是因为劳动力供需不匹配而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
2017年4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的重要思路。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拙持政策,符合务件的企业可享受税费优惠或减免,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工资增长机制,要求各地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划拔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训活动。2017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文,允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申请技能提升补贴1000-2000元.国家实行学费补偿和耳家助学贷款代偿、创业补贴等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
(1)概括材料中我国的就业问题,并从社会生产和劳动者两个方面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对实现劳动者就业所做的巨大贡献。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重要治国原则。领导干部要学法、知法,要敬畏法律的威严,把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转化为自身的信念、信仰,养成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这有利于提高干部的法治能力,即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法活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厘清权力边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体抓好“三个清单”:依照“负面清单”明确企业行为边界,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依照“权力清单”界定政府权力边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依照“责任清单”明确政府义务,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要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1)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形成法治思维对提高干部法治能力的作用。(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提高法治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严重的生态破坏使得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发展。当代中国,必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还社会一个“青山绿水”。
M地属于山陵地区,有百座荒山少长草木。十多年前砍伐槐树林,垦殖变林造就了近千亩农田;对于淤积干旱的湖河,填湖填河种植旱稻,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受灾害侵害不断。2017年1月,该地政府提出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青山绿水”的政策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强生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M地存在的问题,为该地政府落实“青山绿水”提供两条合理化建议。
2.单选题- (共5题)
①促使困难群体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发展
②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社会公平
③通过分配提高相关群体的增收能力
④大幅增加按劳分配收入实现精准脱贫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 |
B.![]() |
C.![]() |
D.![]() |
A.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一促进社会公平 |
B.优化税种结构一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
C.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D.工薪阶层收入增加一消费水平提高 |
①适度扩大总需求,深化创新驱动
②企业上市零门槛,增加股权融资
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④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