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莆田二十五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429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降。我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材料二:从另一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也可以使政府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2014年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290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13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8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0371亿元;农林水支出14002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1)针对材料一这些现象,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3)完成上述经济工作中的主要任务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国家需要获得财政收入。从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方面说明,如何提高财政收入。

2.单选题(共15题)

2.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
A. 收入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 B. 消灭分配上的差别
C. 平均分配劳动收入 D. 收入分配上的相对平等
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    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要实现漫画中的双赢目标,最根本的措施应当是
A.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经济
C.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D.扩大财政支出
5.
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主要是:
A.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B.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C.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D.税收的征管
6.
下列举措中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
③国家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税率
④铁道部决定2016年春运票价不上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扩大出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D.扩大进口,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8.
张某开了一家服装厂,以经营亏本为由,故意拖欠税款13万元。税务人员多次催缴,他仍以无钱为由拒绝缴纳。张某的行为属于:
A.偷税行为B.抗税行为
C.欠税行为D.骗税行为
9.
增值税最大特点
A.不受企业盈亏影响,保证财政收入稳定
B.合理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C.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D.调节经济发展
10.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个部门发出的《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将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表明税收具有
A.固定性B.随意性C.强制性 D.无偿性
11.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靠增加财政支出,假如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可能出现
A.财政盈余B.财政赤字
C.财政略有盈余D.社会总需求减少
12.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是
①调节个人收入
②增加财政收入    
③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
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13.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表现为
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③三者性质相同,密不可分
④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27 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同期财政收入63 795亿元,增长12.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
D.财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15.
“国家的钱应该花在哪儿?”调查发现,网民们更倾向于增加医疗、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这表明人们期待国家财政能够进一步()
A.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B.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16.
财致政策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下列符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
A.经济增长滞缓时,降低税率,增加建设支出,刺激总需求
B.经济过热时,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
C.经济增长滞缓时,增加税收,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D.经济过热时,增加建设支出,刺激总需求

3.选择题(共1题)

17.“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何香凝寄给蒋介石的这首诗,表达了她的什么感情(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