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420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 税收政策会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为主动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全球工业大国都在全力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构筑全球新战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税负过重等老问题依然突出,弱化了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削弱了我国消费者国内消费的意愿,减税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透彻要求和重要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减税可以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

2.单选题(共12题)

2.
2017年,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了约6.5%,实现连续13年上网。提高养老金标准反映了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B.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
C.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
D.以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机制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研究机构测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7.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   )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B.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C.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4.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①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②缩减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③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
④实施结构性减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5.
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①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市场调节有其弊端,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欺诈、污染环境、剽窃他人智力成果的现象,属于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及时性
7.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市场机制
B.计划
C.宏观调控
D.财政
8.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优惠利率政策促进农业发展。该政策效应的传导路径是
①贷款利率下降 ②农业投资增加    
③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④农业贷款增加
①→④→②→③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①→④
9.
某村开展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立足供需对接的基础上,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赢得了农民高度认可。材料表明,发展农村经济应
①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关系
②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不断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D.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11.
某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积极加速国际化布局,收购了国外一家著名同类生产企业,产生了布局优化协同效应、创新发展协同效应、产品服务协同效应等,驱动其快速成长。材料表明,国际并购
A.能够消除企业经营风险
B.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C.能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D.提高了企业资本回报率
12.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
①推动了跨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
③拓宽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空间
④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2017年,我国全网上线电影由上年的700多部增加到2500多部,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进步→消费方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效益增加
B.消费需求增加→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
C.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
D.消费需求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供给增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