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措施。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措施。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民生保障,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促进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过程中,应怎样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9分)
在促进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过程中,应怎样发挥国家财政的作用?(9分)
3.
某市政府在落实民生画卷中稳定物价的要求,对大白菜、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对此,有人认为政府的“限价令”一出台,菜价应声而落,这才是地方政府的应有作为。也有人认为,“限价令”保卫了市民却伤了农民。这时候谁替菜农着想?看看价格日益飞涨的化肥,看看打着滚往上翻的种菜成本,菜价能不涨吗?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你对政府出台“蔬菜限价令”的看法。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你对政府出台“蔬菜限价令”的看法。
2.单选题- (共8题)
4.
一般说来,当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为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采用的经济措施有
①减少税收 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③减少经济建设支出 ④增加税收
①减少税收 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③减少经济建设支出 ④增加税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5.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市场调节盲目性的是
A.有利可图——追逐利益——可能导致欺行霸市、分配不公 |
B.利益驱动——调整生产——可能导致事后调节、经济波动 |
C.信息不灵——一哄而上——可能导致供求失衡、资源浪费 |
D.价格涨跌——闻价而行——可能导致不择手段、两极分化 |
6.
201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10周年诞辰。在总设计师及其后继者的努力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仍有不小差距。这说明
①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②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③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还没有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 ④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①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②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③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还没有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 ④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7.
***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防治雾霾和水土污染,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这样做
①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人民群众新期盼 ②符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④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建成
①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人民群众新期盼 ②符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基本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④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建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符合科学发展观
A.“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 | B.“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
C.“统筹兼顾”的核心理念 | D.“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国策 |
10.
中国制造业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美的、格兰仕、海尔等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自创品牌、自主创新、海外直接设厂等手段对国际区域市场进行精耕细作。这表明
①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②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有了新举措
③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④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①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②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有了新举措
③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④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1.
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把东南亚、中亚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260亿美元。开展“高铁外交”
①拉动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②推进政治一体化进程
③促进区域交流、改善人民生活 ④改变了世界贸易结构
①拉动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②推进政治一体化进程
③促进区域交流、改善人民生活 ④改变了世界贸易结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