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施“三乡”工程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一:“三乡工程”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材料二:“三乡工程”通过“让市民下乡”的方式来引领乡风文明。通过市民的文明生活习惯来影响农民的生活习惯,带动和引领乡风文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积极引导能人回乡,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能人回乡投资创业,从而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唤醒了农村活力。结合实际逐个对症下药,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投资兴业,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建设、改善了乡村环境,更留住了乡愁、乡情、乡韵。“三乡工程”,发展了产业、富了村民、美了乡村;“三乡工程”,厚培了文明乡风,唤醒了乡村活力,留住了乡愁、乡情、乡韵,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提出什么样的建议?(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施“三乡”工程的经济学依据。
2.单选题- (共4题)
2.
2017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公益体育文化设施等领域惠民政策频出,惠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众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惠民政策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同时,也在为经济结构调整做着准备。下列对上述惠民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传导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①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服务、旅游等消费增加→第三产业占比增加
②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储蓄意愿增强→经济建设投资增加→制造业加快发展
③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劳动者素质提高→降低发展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④加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社会总需求扩大→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增加
①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服务、旅游等消费增加→第三产业占比增加
②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储蓄意愿增强→经济建设投资增加→制造业加快发展
③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劳动者素质提高→降低发展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④加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社会总需求扩大→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增加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3.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以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降到10%;纳税人销售额标准从50-80万元大幅上升到500万元。下列古今中外的政策与上述措施效果类似的有
①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休养生息”
②汉初贾谊《论积贮疏》主张重农抑商
③“十三五”期间继续扩大对高铁投资
④希腊政府逐步压缩公共部门财政开支
①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休养生息”
②汉初贾谊《论积贮疏》主张重农抑商
③“十三五”期间继续扩大对高铁投资
④希腊政府逐步压缩公共部门财政开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4.
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金融服务的传统观念,使得弱势客户(如三农,社区、小微企业等)也可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下列措施能体现普惠金融理念的是
①中小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当地、服务社区和支农支小的定位
②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改善民生
③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④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减轻农户的负担
①中小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当地、服务社区和支农支小的定位
②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改善民生
③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④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减轻农户的负担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