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有人说,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岁月浓缩在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上。从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国家级高新区到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80年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公司的雏形“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成立,到2017年中关村共聚集两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321家,占据了全国1/2、全球近1/4的份额。中关村缘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有人搜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一中关村是深化改革的“探路者”。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一批企业获得了飞跃式发展。近年来,中关村先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大试点,带动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科技人才的政策体系。例如,中关村出入境政策,吸引了许多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高管人才。如今,中关村有近万名外籍人才和3万多名海归汇聚。良好的政策体系下,发生在中关村的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占全国1/3强。
材料二人才、技术、资本……中关村已形成新“三驾马车”,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7年,中关村专利申请量7.4万件,获专利授权4.3万件。全年企业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115项,其中,国际标准22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00亿元,占全国的34%。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变革的助推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中关村,像百度、京东、小米、滴滴、美团等改变产业发展格局的企业不断涌现。
材料三过去几年,中关村管委会已先后在美国硅谷、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等10地建立了海外联络处。截至2017年底,101家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境外上市。2017年,示范区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2895亿元,占全国60%以上。与此同时,英特尔、苹果等300多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也集聚中关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关村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如今,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当仁不让的新的亮丽名片。2014年,贵州大数据发展正式启航,省委省政府经过大量调研和分析,将发展大数据产业确定为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几年来,贵州省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出台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以“数化万物、智在融合”的生动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活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以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为依托,加快发展大数据全产业链。着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现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5—2017年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贵州打造“数据铁笼”,通过数据留痕记录权力运用的过程,提高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监督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规范权力运行,真正实现公职人员从“不敢腐”向“不能腐”转变,杜绝权力寻租。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不断提升政府决策能力。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理念,通过“云上贵州”政务服务体系,实现行政事务“一张网”办理,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贵州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为重点,实施大数据便民惠民试点工作。通过“云上贵州”平台,不断汇聚公民在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多领域数据,服务民生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贵州省政府怎样利用大数据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2.单选题- (共3题)
①扩大开放水平→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消除贸易摩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③加剧行业内部竞争→国内相关产业面临挑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④完善税收制度→满足消费新需求→扩大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通过构建农村小微权力监督规范体系,推进村务工作阳光运行 |
B.有利于巩固村民自治的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C.通过完善村级决策体系,加强基层政权机关建设 |
D.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实践,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