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7年,H省省级财政资金重点向脱贫攻坚战场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全力支持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创造了全国精准脱贫“省级样板”:该省省级财政下达易地搬迁扶贫工程资金近200亿元,为落实全年50万人搬迁任务提供资金保障;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80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下达“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资金达200亿元,着力改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教育精准扶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专项资金。
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H省是怎样打好脱贫攻坚战的。2.单选题- (共8题)
2.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该措施旨在
①完善再分配机制,提高收入预期
②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完善要素分配
③大幅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
④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公平正义
①完善再分配机制,提高收入预期
②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完善要素分配
③大幅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
④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公平正义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3.
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有句名言:“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这说明
A.效率与公平总是难以兼顾的 | B.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D.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
4.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7年10月发布报告指出,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初步估计GDP增长6.8%,但第四季度面临下行压力,预计GDP增长6.7%左右。应在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补短板,推进结构性改革。下列措施符合积极财政政策要求的有
①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③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
④增加财政赤字规模,扩大社会总供给
①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③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
④增加财政赤字规模,扩大社会总供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5.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减税;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同时清理、规范收费,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减税降费举措有利于
①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助力绿色发展
②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③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④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①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助力绿色发展
②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③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④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6.
从2017年7月1日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抵扣个税,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商业健康险抵扣个税旨在
A.规范健康服务业的有序发展 |
B.运用利益杠杆激发健康保险需求 |
C.通过再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
D.完善社会保险,降低健康风险 |
7.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这一政策
A.能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拓宽土地供应渠道 |
B.将适当减少农业耕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
C.会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 |
D.要探索农村宅基地人市,变更宅基地的权属 |
8.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还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决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人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A.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
B.能够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 |
C.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 |
D.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