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五四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396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1

1.综合题(共2题)

1.
生命在于运动,跑步已经成为中青年所倡导的一种时尚运动,跑步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人能够自由的运动与肌肉、关节有密切的关系,并需要多种系统的参与,请分析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甲图的运动是在___________系统的支配下依靠运动系统完成的;具体来说,哺乳动物的运动是以_________为杠杆,以_________为动力绕着关节完成的。
(2)图乙所示的关节在躯体运动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______和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的特点;关节的灵活性与[  ]________和[  ]_______内储存的滑液有关;若不注意运动安全会造成脱臼。
(3)从结构层次上看,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器官;由丁图中的[   ]_________和[   ]__________组成。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图片,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我们抬起手准备敲门时:如图丙所示的[  ]_________处于收缩状态;而当我们垂直伸臂提一桶水时,处于收缩状态的骨骼肌是___________(填数字)
2.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动物种类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0%左右,不同种类的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均表现出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请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问题:

(1)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图中动物分为两类;则其中与蜈蚣为一类的是__________(字母)。
(2)图中有些动物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重要的原因是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其中B类具有___________;E类具有_____________;F类具有______。
(3)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从呼吸角度来说,分布在不同环境的动物必然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如图:A的呼吸依靠________________; B气体进出的门户是〔 〕_______;C依靠_______完成呼吸;D则依靠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E完全依靠________;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体内具有发达的________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气体在_______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4)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蚯蚓依靠_______________在土壤中蠕动;昆虫大多依靠〔 〕________飞行,依靠足爬行、跳跃;鱼类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的协调游泳;鸟类则是靠发达的〔 〕___________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5)动物的运动器官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有____________;鸟类的胸骨发达有___________可增大肌肉的附着面积。
(6)动物生活环境复杂多变,体温恒定可以更好的适应。图中恒温动物有______________(字母)。

2.资料分析题(共1题)

3.
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阅读分析下面的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树林中有2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鹦鹉的行为。小卡拉发出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紫鹦鹉一样。
材料二: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已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觅食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
(2)资料一中:小卡拉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的防御行为都没有改变这些行为是由体内的_____________控制的;而长大后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改变,主要是__________行为导致的,说明该种行为主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由生活经验或学习所获得。
(3)资料二中: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有的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属于___________行为,且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特征;“放哨者通过大叫的方式向同伴发出警报”,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通讯。
(4)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材料一中_____________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单选题(共13题)

4.
下列诗句中与动物的社会行为相关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D.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涉及的动物行为依次是(  )
A.求偶、觅食、产卵B.交配、产卵、觅食
C.觅食、产卵、交配D.产卵、交配、觅食
6.
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C.完成屈肘动作时,1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D.在屈肘动作中1 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的是(  )
A.工蜂找到蜜源后回蜂巢跳“8字舞”
B.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展开巨大的尾屏
C.乌贼遇到天敌时喷出墨囊里的墨汁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一种特定叫声
8.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9.
如图是“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B.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C.木条AB和BC的粗细、长短应保持一致
D.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10.
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会行为 ④繁殖行为
A.①B.④C.①④D.②③
11.
下图是关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做关节
B.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C.关节的灵活性与⑤和③分泌的滑液有关
D.若某人的关节肿胀,则应该是关节中③有炎症所致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过许多次推门动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推门动作很简单,无需神经系统的协调
B.推门时肱二头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
C.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D.完成这个动作所需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13.
如果某人身体的多组肌肉(主要指下肢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交替收缩状态,那么这段时间内此人的姿势不可能是(   )
A.躺卧B.跑步C.跳跃D.行走
14.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身体具有三个胚层,运动能力弱
B.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C.丁能在水中和陆地上活动,属于两栖动物
D.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15.
如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B.E可以表示体内受精
C.F可以表示胎生哺乳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16.
下列哪一项技术与其他三项不同:
A.将人乳基因导入奶牛中,使之产生人乳化牛奶
B.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制造出雷达
C.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内产生巨型小鼠
D.将杀虫毒素基因导入棉花体内产生抗虫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