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9题)
2.图表题- (共2题)
材料一:2015年“互联网十”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指标比较
注:“互联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互联网十零售业、金融业、交通旅游业、餐饮业等。据有关部门统计,“互联网十”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438亿元。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网络订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媒体曝光的这一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人堪忧。收到精良外卖的每一位食客都满,二欢喜,他们不敢想象―即将享用的蔬菜也许是在厕所洗手池里洗出来的,喷香饱满的米饭可能是用生锈剪刀拌出来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互联网订餐行业的良胜发展。
某校高一(3)班同学们学习了《经济生活》以后,热情非常高涨。他们以“社会生活我关注”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最重要的依据是我们多年来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5年来,我国发明专利受理量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研发大国和第二知识产出国;我国每年造林I亿亩,世界第一;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被国际保障协会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
(1)上述成就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材料二:

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于钢铁、煤炭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以钢铁为例,2016年1-10月,全国粗钢产量6.7亿吨,国有企业产量占比49.6%,产能严重过剩,同期我国优特钢进口量达1000多万吨。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有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材料三:S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苏南农村,近几年,该村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管理民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作为现在远近闻名的明星村,S村曾经是有名的经济洼地,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建设新农村,振兴S村,成为该村孜孜求解的课题。少回头看S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自筹资金,对全村重新布局,实现了经济的产业集中;对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腾笼换鸟”,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保证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村级收入持续向民生倾抖,社会保险全面覆盖,村民福利不断提高。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S村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单选题- (共20题)
①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②员工持股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形成混合所有制多元化股权结构
④该公司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国家投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
B.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C. 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
D. 调整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利率 |
A.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
B.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C.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D.特困户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 |
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步
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④激发劳动者创造力,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B.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C.体现了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
D.体现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
A.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 |
B.以经济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
C.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
D.基本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 |

A.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 |
B.环境质量会随着人均GDP增加而自发改善 |
C.拐点B是治理环境污染最佳时期 |
D.当人均GDP到达一定程度后,环境污染逐步趋缓 |
①是因为价格机制能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节能环保中的基础性导向作用
③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推进协调、绿色发展为基本标志
④表明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
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
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
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
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C.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
D.发挥了政府调控的决定作用 |
A.促进农业生产资料优化配置 |
B.工业反哺农业 |
C.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
D.城市支持农村 |
A. 运用法律手段一一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B. 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C.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D. 运用行政手段——政府加强立法工作使治污工作有法可依
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②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基础功能
③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优化配置盐业资源
④弥补原有盐业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政治手段 D. 行政手段

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减少,致使能耗不断下降
②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③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加快推进能源节约集约利用
④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
B.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
C.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D.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
4.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图表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