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与服务进行支付结算的一种方式。
材料一:当前,移动支付在中国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人们“挥挥手机”就可以乘地铁、购物、交水电费、买门票、预定车票和酒店……手机支付,无需收钱找零,消费者和商家都感觉方便快捷,互惠互利。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市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预计将超90万亿元。一批国内支付企业带着经验和技术随中国游客“出征”海外。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已经覆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户,支持十几种外币直接结算。在“无现金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如果说西方国家定义了信用卡支付时代,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定义全球移动支付时代。
材料二:尽管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目前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风险。都分消费者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和发展。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付方的权利和义务尚不明确,容易引发沉淀资金、洗钱等金融法律风险。移动支付涉及移动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多个行业,不同部门制定的行业政策和规范侧重不同,甚至会出现冲突,由此带来技术标准不统一、行业操作不规范、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大,盈利困难。移动支付交易双方也可能出现信用缺失,相互欺诈,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带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移动支付还面临交易被篡改,手机中毒,以及被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和防范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2.开放性试题- (共1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运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1)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3.单选题- (共12题)
A.9万元 5.5万元 | B.10万元 5.5万元 |
C.5万元 3.5万元 | D.11.5万元 4.5万元 |
①提髙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以实现社会公平
②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纽带和桥梁
③完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A.③④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①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②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现自主择业
④实行差别化的收入分配激励措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是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的结果,有利于缓解“用工难” |
B.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公平 |
C.背离了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
D.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理念 |
A.对所得额征收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B.对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防止骗税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C.对烟草征收消费税→卷烟价格上升→对烟草的消费减少→烟草生产减少 |
D.对房屋征收财产税→房屋转让成本减少→房屋交易减少→抑制房价过快上升 |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
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③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
④目的是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不管在我国境内有无住所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③骗税是违法的行为
④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我国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必然结果
②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完成,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能
③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外围因素的影响
④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稳中有变,景气度有所减弱,需求转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美国本土投资办厂
④调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促使人民币的贬值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国家宏观调控在扶贫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
B.初次分配更注重缩小差距是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 |
C.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①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②形成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正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经济效益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4.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开放性试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