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3793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年8月18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超越比利时,提升至第17位,处于第二集团领先位置,是唯一排名进入前20位的发展中国家。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的15.6%,仍居美国之后排第二位,但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R&D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到2020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总体发展目标。随着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创新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将稳步提升。

材料二 自主创新刷新难度,中国迈向桥梁强国。我国桥的数量在增多,里程在延伸,技术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世纪70年代前要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纪,则要看中国。”每一座大桥的设计与施工,背后都凝聚着建设者自主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相继落成,让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建设者和科研人员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坚定信心,在桥梁结构体系设计、核心材料研发、关键施工工艺、施工装备创新上刻苦攻关,使中国桥梁的技术高度不断攀升、难度不断刷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家角度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指数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材料二,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能迈向桥梁强国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改革的对象。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2.单选题(共11题)

3.
某地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方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采取存量折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这些资源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这一做法(  )
①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了农民非劳动收入 
②是以公司股份制形式替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④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分配率是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
2017年8月15 日,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称《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各地全面做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准备工作,并于2017年年底前,各省应当确定本地区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按规定发布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办法等并向社会公布。这主要是为了(  )
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③防止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④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
《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从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各领域支出增速来看,教育支出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5.1%;社会保障和就业同比增长11.6%,排在第二位;城乡社区支出位居第三,增速为9%。这表明( )
①“看不见的手”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
③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④国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2017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36种药品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这36种药品多为高价刚需药,纳入后的医保支付标准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该举措( )
①发挥了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②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解决了医患矛盾
③进一步健全了政府对药品价格的调控机制    ④能够有效促进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要求(  )
①借鉴绿色GDP核算方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标准,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②缩小区域之间、地方之间的GDP增长速度的差距。
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④优化全球产业结构,促进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我国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
①能够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 
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振兴乡村,实现共享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2017年8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提出了五个方面43项任务及分工要求,包括放宽行业准入、扩大融资渠道、落实土地税费政策、促进融合创新发展、优化服务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①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②挖掘社会资本投资潜力
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④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
在2017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中基本确定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基调。会议指出,在2018年,经济发展将继续以“稳中求进”为主,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国家财政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下列措施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经济增长滞缓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刺激社会总需求
②经济增长滞缓时→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③经济发展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营业税改增值税
④经济发展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2.
2018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转向“补短板”,补短板是各项改革推进的“压舱石”,也是检验改革综合成效的“刻度表”。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下列举措传导路径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一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提高货币购买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刺激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2018宪法修正案专门增写了监察委员会一节。我国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以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涵盖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的公务员。它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这有利于(  )
①监察委与人大相互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②有效惩治和防范腐败,使公权力更好服务人民
③推动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效率   ④监察委与司法机关紧密配合,依法行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