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3772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9

1.图表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一 表3世界上不同国家智能产业发展情况比较

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500万以上。
材料二 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智能语音、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汽车,还有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材料、智能设备,智能工厂、智能营销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我国羟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影响。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利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歌、国旗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不尊重国歌的现象,如奏唱国歌不规范,参与者嬉戏打闹、开玩笑、打电话,随意改编国歌歌词,商业活动播放国歌,送葬时奏国-,下载国歌当手机铃声。
2017年1 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下简称《国歌法》)规定,“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并规定, “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有关知识,评价不尊重国歌的现象并说明《国歌法》实施的意义。

3.单选题(共2题)

3.
“聚土地”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消费者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流转资金和劳动报酬。以下对“聚土地”项目认识正确的是
①“聚土地”项目中农民获得的收入都属于劳动收入
②“聚土地”项目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③“聚土地”项目依托互联网,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④“聚土地”项目使土地所有权得以流转,激发农业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去年以来,某市积极开展企业减负专项工作,为企业降低融资、生产要素等成本达12. 77亿元,助力企业发展,开拓了“弱鸟先飞”的新局面。专项减负工作对该市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减轻企业负担一降低生产成本一释放企业活力
②减少税收收入一扩大财政赤字一放缓经济增长
③增加研发资金一促进企业升级一增强竞争实力
④促进企业融资一生产规模扩张一经济效益提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图表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