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有恒产者有恒心,经济主体财产权的有效保障和实现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如何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的问题开始凸显。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7年出台物权法,标志着产权保护制度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强化了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路径。
材料二产权保护制度的核心原则就是公平。《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保护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产权的法律和制度,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增强社会信心,形成良好预期,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的重要意义。材料一2018年1~5月,我国汽车产销11993万辆和119万辆,同比增长3.8%和5.7%。其中:乘用车产销992万辆和990万辆,同比增长3.0%和5.1%;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9%和141.6%,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4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
材料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量不到机动车总量的1%,新能源汽车还未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受新能源汽车成本高居不下、续航里程不尽人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者认同度低等因素的制约,新能源乘用车主要集中在几大限购城市,其他城市私人用户购买意愿不高。2018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此次《通知》在门槛提高的同时,补贴金额总体呈下降态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目前我国汽车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面对当前形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2.图表题- (共1题)
材料一2018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阅读下列关于S市企业改革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S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改革措施 | 经济学依据 |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从管国企到管资本为主、减少审批事项、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 | ① |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上市公司 | ② |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 ③ |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经营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 ④ |
(1)依据材料,分析S市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论语·子路篇》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2)请从社会再分配的角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2条措施建议。3.单选题- (共7题)
①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②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③变革农业落后生产力,使其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④变革农村集体所有制,促进城乡一体快速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
B.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C.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
①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升级
②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涌现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③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②→③→①→④ | B.①→④→②→③ | C.②→①→④→③ | D.①→③→②→④ |
A.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B.支持基础设施行业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
C.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D.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①A—B阶段消费需求量下降,企业盈利降低
②B—C阶段失业率增大,适宜增加国家税收
③C—D阶段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量
④D—E阶段需扩大财政赤字,降低贷款利率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①依靠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
②改善管理,采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③政府兜底,加强对低效企业的财政补贴
④发挥市场作用,创造优胜劣汰的良好环境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图表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