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确立至今,起征点经历了多次调整:由最初的800元依次调整为1600元、2000元、3500元。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迈出关键一步,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 1月1日起首次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的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019年1至4月,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2143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026元。其中,第一步个税改革,即提高起征点和调整税率翘尾新增减税1945亿元;第二步个税改革,即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新增减税198亿元,累计有5049万纳税人享受该项政策。两步税改因素叠加,累计有9900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是如何促进我国消费水平提高的。除上述政策外,还有哪些经济措施也可以促进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请列举两项。“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以来,美国不断挑起事端,致使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由美方挑起的贸易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加征关税”,即提高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的关税。例如,2018年9月24日,美国正式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2019年5月10日,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加征关税对我国出口企业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最终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中国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坚决打赢中美贸易战。
(1)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角度,说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输美商品以及美国消费者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 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2018年制造业创造的GDP为264820亿元,同比增长6.2%。然而,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工厂”,可是规模上的辉煌难以掩盖品质上的缺憾、品种上的缺失,以及品位上的缺乏。
材料二 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2015年5月,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019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形势,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的重要依托,瞄准痛点难点,对症下药。从强化资金投入、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成果应用转化入手,推进制造业技术先进化;坚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三管齐下”,加快制造业结构高端化;持续完善金融支持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制造业发展环境优质化。
(1)揭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应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单选题- (共16题)
①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激发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③是体现公平分配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④保障了按劳分配在所有企业中得以实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低收入者基本生活水平
②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③减少企业利润,协调国家、企业与个人利益关系
④兼顾效率与公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居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更趋于公平合理
②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更趋消费拉动
③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格局已经形成
④财政收入的总量和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消费水平
②促进企业实现低排放,提升发展质量
③增加企业利润,发展循环经济
④让企业增加环保投入,促进环境保护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通过财政支持,促进社会公平
④调节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②增加财政资金支持,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③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④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表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 |
B.说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基本特征 |
C.明确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D.体现纳税人享有权利但不需要履行义务 |
①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③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④持续加强对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投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价格的涨落 ②供求的变化 ③财政政策的调整 ④经济手段的运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升高
②居民收入差距比以往明显扩大
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成效
④经济发展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实行有计划的就业政策,减少就业市场流动性
②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缓解就业压力
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供求双方匹配程度
④强化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使其获得适应就业形势的技能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①实现企业利润的平均化 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③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④消除市场自发性弊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②通过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
③与市场协调共进,决定资源配置
④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协调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②绿色发展,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共享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④趋同发展,注重区域内外经济政策的一致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推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决定性因素
②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③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必然选择
④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