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发展区域看东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从GDP最高的前5个省份与最低的后5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之比看,我国区域间差距仍有扩大趋势;农村发展远滞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从发展领域看,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但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以及生活环境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提出应对措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公布了“国家账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超过18767万亿元,支出接近21万亿元(赤字规模与2017年持平,赤字率预计为2.6%,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今年人们关注“国家账本”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减税。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聚力增效”。全年用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地方专项债券比上年增加5500亿元;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加200亿元;中央财政共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比上年增加646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90元。
(1)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账本”变化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①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等专项费用的扣除
②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机制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④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②提高技术工人生产积极性,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
③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④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建设制造强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②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
③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
④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 国内生产总值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2015年 | 689052 | 152217 | 175768 |
2016年 | 744127 | 159552 | 187841 |
2017年 | 827122 | 172567 | 203330 |
由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经济平稳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适度的财政赤字能够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主要手段
④国家财政收入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②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减轻农民的负担
③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④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市场活力
③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④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效益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完善金融政策,对支持创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②加大政策扶持,对于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③健全信用机制,探索建立信用乡村、信用园区推荐免担保机制
④拓展融资渠道,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权、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在对外贸易中获取了更多比较优势 |
B.形成了技术、质量等出口竞争新优势 |
C.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
D.更加注重了“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 |
①我国的国内投资者对海外投资的积极性提高
②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
③金融资源的流动性增强,金融风险有效降低
④我国放宽市场准入,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惠增多→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
②新能源车企成本降低→新能源车企获利增加→新能源车企生产规模扩大
③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④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促进传统车企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