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运用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2017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要及时拨付,地方和企业要落实相关资金与措施。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的系列举措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材料: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该市为在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将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2017年,深圳5G技术、基因测序、3D显示等领域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沿。深圳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实施“东进战略”,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台大气质量提升及环境治理系列措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圳蓝”成为鹏城的名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参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外贸总额已连续2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市政府强力推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7年财政用于九大类民生支出超过27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圳是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2.单选题- (共20题)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种植土地所获得的收入
③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收入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分配方式
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调节过高收入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①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②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④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一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
③民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A.某市财政局拨付水利建设资金3.2亿元 |
B.某公司全年营业净收入1000万元 |
C.某地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融资5亿元![]() |
D.2017年某上市公司获得出口退税1.6亿元 |
A.扩大国债规模,提高存贷款利率 |
B.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 |
C.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D.减少财政赤字率,提高税率 |

由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经济平稳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适度的财政赤字能够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主要手段
④国家财政收入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③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新代替传统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③高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差距基本消除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体现了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③体现了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对我国经济进行调节
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电商经济效益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构建和谐旅游环境
②建立了公开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
③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④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
B.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
C.市场调节具有开放性![]() |
D.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
①是违背了市场规则、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②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和道德的规范
③暴露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的弊端
④表明企业获利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激发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②消除多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差别
③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
④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是经营者实现弯道超车,提高产品美誉度的重要举措
②是诚信缺失,体现市场调节盲目性的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
③会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商誉,破坏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④有悖于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创新风气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市场经济应该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 |
B.发展市场经济应减少致府宏观调控 |
C.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
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应有机结合 |
①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极大地降低了交易的风险
③将替代传统经济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④通过让渡资源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回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有利可图→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择手段 |
B.价格涨跌→调整生产→可能导致事后调节 |
C.供求失衡→闻价而行→可能导致两极分化 |
D.信息不全→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一哄而上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