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政治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3642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1

1.判断题(共4题)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
2.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3.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
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体现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5.

   材料一:2018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网购不仅带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胶带等行业的升级与发展,而且还促使了艺术设计、网购服务、系统开发等升级,对生产制造和基础产业的间接拉动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材料二:网购飞速发展的背后是电子商务市场野蛮生长的残酷现实。一方面,消费者屡屡遭遇假冒伪劣、价格虚标、支付陷阱,还面临着投诉举报难、获取证据难、法律维权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商家也被“租衣客”“职业差评师”,甚至是网络黑客等搅扰得不胜其烦。

(1)结合材料,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角度,阐述网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为促进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路之一,庄严地写人党章。

材料一 日前,城乡在居民被入和演费、基础设施和蒸本公养服务、居民需求等方西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农村居民希望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完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可拿的社会保障,过上有等严的生活,这些新的期待都要求金面振兴乡村。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日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仍存在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的现象,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举一,农产品阶段性保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保给质量和效益盈待提高,中低端产品过利,高精端产品转缺;产品安全性欠缺,农药化肥使用过量。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供需错位问题,促递农业高质量发展。

(2)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多村文化生存的土城发生改变,乡村文化面临我微的境地。当下,人们往往感叹乡风不再、多俗无依、乡感难复。毕竟乡村文化建设她非药半的输入,真压的乡村文化操兴,需要在即野上、在村庄中、在村民的乡村文化自信中找园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3)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联系材料,谈谈你从“真正的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在田野上、在村庄中、在村民的乡村文化自信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中所获得的启示。

3.单选题(共12题)

7.
2018年1月,江苏出台政策,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单位同意,到科技型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以及信息咨询等兼职工作,并获取合理报酬。这一做法
①是对劳动知识人才的尊重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只能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9.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的这个观点
①主张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具有一定合理性
②认识到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证,完全合理
③忽视了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缺乏了严谨性
④强调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毫无借鉴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①协调利益关系,激发国有企业活动力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调动国企职工积极性
③实现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
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效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
2018年1月l日起,新修订的《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正式施行。该规则将政府制定价格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为“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自然袭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不断熔减是基于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且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③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政府的决定作用被削弱
④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
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②实现发展模式向依靠要素投入转变
③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④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2018年7月16日,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因为
①实体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主体地位,是国家强盛的支柱
②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③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④发展实体经济需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
脱贫攻坚领域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之一。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扶贫政策规划,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实施结果等信息,向特定区域特定群体公开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等信息。促进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扶贫开发
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内在要求
B.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
C.是国家科学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D.是按劳分配原则在分配领域的重要体现
15.
漫画中我们国家的做法

①有利于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②是我国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④有利于消除市场调节带来的弊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列属于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A.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B.发展网络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C.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
D.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7.
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社,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这有助于
A.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B.消除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城乡发展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18.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政治手段 D. 行政手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