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偏难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尖子生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984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7

1.综合题(共7题)

1.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
注射脱毒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无病症
乙组
不注射任何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1)实验过程中,给甲组绵羊注射的毒性已消弱的炭疽病病原菌相当于_____,注射后甲组绵羊体内产生了相应的_____.(填“抗原”或“抗体”)再次将毒性较强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进绵羊体内时,病原体会很快被清除,所以甲组绵羊能全部正常生活.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免疫.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
(3)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检疫,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
(4)2015年5月29日我国发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感染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确诊病例以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大来自疫情发生国家航班检疫查验力度,检验检疫人员在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准许旅客下机和卸货等.
①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_____.
②某人因和该病患者接触过而感染这种病,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应属于_____.
③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大来自疫情发生国家航班检疫查验力度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
④在免疫学上,上述病毒相当于_____,进入人体内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_____.中东呼吸综合征尚无疫苗,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中东呼吸综合征疫苗,若能研制出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使人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2.
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多数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实验过程中,①应填写_____;②应填写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_____.
(3)B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来,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_____.
(4)如图实验中,若要测定该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该实验的改进可以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_____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况.
3.
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
(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接种人痘和接种牛痘后,使人体内产生_____.(填“抗原”或“抗体”)
(2)19世纪,巴斯德、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_____.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
(3)自1981年美国报告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多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艾滋病传播途径复杂,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如握手、拥抱、以及共用学习用具、餐具等是_____(填“会”或“不会”)被传染的.
(4)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_____传染病.
(5)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2016年,寨卡病毒、H7N9病毒开始肆虐,但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正在努力研发疫苗.
4.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2017年全国又发生了禽流感,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感染水禽的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并会通过污染的水源由粪便﹣口途经传播流感病毒.人感染病毒的几率很小,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1)从免疫学角度看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_____.
(2)发生这种传染病后,上海各学校立即加强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_____.不少地方焚烧或活埋病鸡,此措施属于_____.
(3)若H7N9疫苗研制成功,注射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_____.
(4)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型禽流感,原因是_____.
5.
请回答下列与人体血液相关的问题:
(1)若小傅同学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则其血液中会产生特定的抗体来消灭甲肝病毒,抗体的化学成分为_____.
(2)医生给患者注射血清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ABO血型配合问题.由于_____型血的血清中没有_____,因此,不论患者是何种ABO血型,注射这种血清均不会使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3)人体血液中的某些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人组织中,在组织中吞噬侵入机体的各类病原体.这种免疫功能属于_____.
(4)某同学说“在人体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是动脉血,在静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是静脉血”,老师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请你说明理由_____
(5)医生给小徐同学测量血压,测得的数据为14.2/9.1千帕,这个数据表示的意思是_____.
6.
2016年春季以来,我市麻疹疫情呈显著上升趋势,截止到2月18日,仅莱城区就有40多人患病.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所有病例均为儿童,且均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请分析回答:
(1)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易患麻疹,从传染病流行环节看,这些儿童属于_____;麻疹传染性强,俗称“见面传”,健康儿童与感染者接触后90%以上会被传染,据此推测,该病最可能通过_____传播.
(2)未接种过疫苗又与麻疹患儿接触的儿童,可在与麻疹患儿接触后的5天内注射麻疹恢复期儿童的血清(去除纤维蛋白的血浆),以预防被传染,这是因为麻疹恢复期儿童的血清内含有_____.
(3)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不易患麻疹,是因为这些儿童感染麻疹病毒时,体内会_____,以抵抗麻疹病毒.
(4)人体清除入侵的麻疹病毒与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关.研究人员为研究麻疹恢复期儿童体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麻疹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在体外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分析图甲、乙可得出的结论分别是_____、_____;由此推测,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别参与_____免疫和_____免疫.
7.
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___和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落上的病菌很快死亡,是图_____所起的作用.(填写图中字母代号)。
(2)图B表示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的_____,它具有_____作用。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和免疫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属于_____免疫。
(4)为预防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从免疫类型看这叫_____免疫。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_____,对甲型HINI流感患者往往隔离治疗,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_____。

2.资料分析题(共1题)

8.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功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100%,已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疟疾是由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引起的,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传染。预防疟疾的措施常有接种疫苗、防蚊驱蚊等。
资料二:今年4月13日21时55分,缅甸发生7.2级地震,西藏林芝市、日喀则市、拉萨市、山南地区等地震感强烈。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派出救援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_____。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资料一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_____。
(3)接种疫苗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____,这种免疫措施属于____免疫。
(4)上图为医护人员对地震中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抢救,用到的抢救方法是进行______和人工呼吸,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以使病人尽快恢复心跳和呼吸。

3.单选题(共18题)

9.
如图I和II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不能保持产生该抗体的能力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0.
溶菌酶可以杀灭病菌,它的作用机理是(  )
A.破坏病菌的细胞质,使病菌溶解
B.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C.破坏病菌的细胞膜,使病菌溶解
D.破坏病菌的细胞核,使病菌溶解
11.
新课程要求加强对概念的学习,下列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概念有(  )
A.皮肤B.口腔黏膜C.第二道防线D.抗体
12.
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抵抗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C.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D.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13.
2015年,我国某研究队研发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而且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使用该疫苗三次比仅使用一次或两次效果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使用时,所用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相当于抗体
B.第二次使用时,B淋巴细胞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C.第一、二次使用疫苗时,人体内不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第三次使用后,人体内更多的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14.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B.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B淋巴细胞将分泌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一定不会再发生免疫反应
15.
2015年3月,新浪科技报道,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白细胞主动攻击人体内寄生虫,保卫身体健康的画面,令人感到十分震惊.关于白细胞攻击寄生虫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寄生虫已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
B.寄生虫进入人体,会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C.白细胞主动攻击寄生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白细胞可以穿出血管壁从而消灭入侵的寄生虫等传染源
16.
2017年1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给易感者注射的埃博拉疫苗是抗原
B.埃博拉病毒是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
C.注射疫苗是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建立的非特异性免疫
D.注射埃博拉疫苗还可以防治感染艾滋病
17.
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抗体能特异性的与抗原相结合
C.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原物质
D.抗体可长时间存留在人体内
18.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9.
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
B.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一般抗体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是在病原体的刺激下产生的
20.
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烧伤病人植入别人的皮肤,植入的皮肤属于抗原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就是传染源
D.变异都是有利的,经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
21.
如图中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22.
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是哪幅图表示的功能过强而引起的(  )
A.①B.②C.③D.①②③
23.
中国疾控中心统计,从2013年3月底至2014年5月19日晚12时,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例.目前,H7N9禽流感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患者所接种的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24.
婴儿出生后,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的疫苗以及接种疫苗的目的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25.
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26.
小明同学被狗咬伤了手指,他立即到防疫站注射了抗毒血清疫苗,你认为其中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注射的药物分别是 ( )
A.特异性免疫,抗体B.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C.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4.选择题(共1题)

27.下列算式中,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