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7题)
1.
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用DDT处理.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
(2)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_____的家蝇被淘汰,_____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_____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_____和_____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3)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的方向是_____.
(4)A、B两组分别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可行吗?为什么?_____.
(5)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_____.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
(2)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_____的家蝇被淘汰,_____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_____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_____和_____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3)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的方向是_____.
(4)A、B两组分别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可行吗?为什么?_____.
(5)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_____.
2.
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树干颜色深)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树干颜色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表
(1)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_____变态发育
(2)桦尺蛾的体色使它们在树干上不易被敌害发现,这种体色叫_____色.
(3)在工业污染区,_____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说明桦尺蛾的这种体色在工业污染区属于_____变异,而在非工业区,_____体色是有利变异,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_____.
地区 | 浅色桦尺蛾 | 深色桦尺蛾 | ||
释放数 | 回收数 | 释放数 | 回收数 | |
工业污染区 | 164 | 46 | 164 | 92 |
无污染的非工业区 | 406 | 158 | 406 | 19 |
(1)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_____变态发育
(2)桦尺蛾的体色使它们在树干上不易被敌害发现,这种体色叫_____色.
(3)在工业污染区,_____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说明桦尺蛾的这种体色在工业污染区属于_____变异,而在非工业区,_____体色是有利变异,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_____.
3.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的结果.
(4)桦尺蛾的发育和家蚕类似,它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这几个阶段(用箭头表示).
(5)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浅色桦尺蛾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
类型 数据 项目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的结果.
(4)桦尺蛾的发育和家蚕类似,它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这几个阶段(用箭头表示).
(5)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浅色桦尺蛾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
4.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表:
(1)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
(2)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的结果.
地区 | 浅色桦尺蛾 | 深色桦尺蛾 | ||
释放数 | 回收数 | 释放数 | 回收数 | |
工业污染区 | 64 | 16 | 154 | 82 |
非工业区 | 393 | 154 | 406 | 19 |
(1)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
(2)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的结果.
5.
下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蜥蜴原种脚趾两种性状比例变化过程,请分析图解回答:

(1)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蜥蜴原种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说明蜥蜴存在___________。
(2)在蜥蜴进化过程中,有利性状个体生存下来,不利性状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是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D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d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小岛上食物由于短缺,导致__________个体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的多样性。

(1)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蜥蜴原种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说明蜥蜴存在___________。
(2)在蜥蜴进化过程中,有利性状个体生存下来,不利性状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是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D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d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小岛上食物由于短缺,导致__________个体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的多样性。
6.
随着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开展科技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生物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它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_____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_____,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
(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_____所决定的.
(1)由于_____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_____,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
(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_____所决定的.
7.
如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表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些变异是可_____的.
(2)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不定向的.食物对长颈鹿颈部长短的各种变异进行了_____.
(3)现代长颈鹿是颈都很长,主要原因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古代颈短的个体_____,颈长的个体_____,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如图1表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些变异是可_____的.
(2)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不定向的.食物对长颈鹿颈部长短的各种变异进行了_____.
(3)现代长颈鹿是颈都很长,主要原因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古代颈短的个体_____,颈长的个体_____,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资料分析题-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大地巨子”﹣﹣大象是一种延续了 5000万年的物种,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 动物类群之一,现已发现400余种大象化石.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 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
(1)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是_____,我们可根据_____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
(2)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说明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_____作用.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界中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适应者_____,不适应者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通过_____、_____和_____不断地进化.
“大地巨子”﹣﹣大象是一种延续了 5000万年的物种,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 动物类群之一,现已发现400余种大象化石.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 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
(1)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是_____,我们可根据_____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
(2)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说明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_____作用.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界中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适应者_____,不适应者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通过_____、_____和_____不断地进化.
3.单选题- (共20题)
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蛾类的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容易被发现而不利于生存 |
B.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
D.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11.
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环境的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生物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
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从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 |
C.米勤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形成有机物 |
D.只古老地层中才会有低等生物化石 |
12.
古生物学家认为:物种长期处于变化很小的静态平衡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平衡会突然被打破,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新种.那么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A.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 | B.生物产生了有利变异 |
C.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 D.过度繁殖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大气 |
B.“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为现代鸟类的间接证据 |
C.在越新进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
D.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自然选择 |
14.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发挥作用 |
C.野免和鹰他们在进化中分别产生了“奔跑的速度快”和“视觉敏锐”的定向变异 |
D.野免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
16.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
类型 数据 项目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 )
A.长期烟熏的结果 |
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食物的结果 |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D.人工选择的结果 |
17.
某岛经常刮大风,岛上生存着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对这一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适应环境 |
B.有翅昆虫被天敌捕食了 |
C.无翅或残翅昆虫繁殖能力强 |
D.有翅昆虫的翅全被大风刮断了 |
19.
下面关于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进化是受环境影响的 |
B.环境变了,生物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异来对付新的环境条件 |
C.生物后代之间普遍存在着微小的不定变异,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保留,不利于生存的变异被淘汰 |
D.先出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渐产生适应的性状 |
20.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
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C.猎豹追捕斑马时,就奔跑而言,它们两者是相互选择的 |
D.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 |
21.
一个人长期服用同一种抗生素,到后期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甚至无效.这是因为( )
A.病原菌不断产生各种变异(包含了各种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起了选择作用,淘汰了敏感菌,留下抗药菌 |
B.抗生素长期作用于病原体,诱发它发生抗药性突变而抗药 |
C.病原菌长期接触同种抗生素,产生适应性突变而抗药 |
D.上述三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
22.
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
D.害虫的抗药性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变异种类,农药或自然环境的其它变化选择了这种有利的变异 |
23.
古生物的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生活遗迹 |
B.地壳岩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顺序 |
C.化石可反映出古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 |
D.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
28.
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 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 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 两个种群的进化速率一样
D. 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A. 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 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 两个种群的进化速率一样
D. 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4.选择题- (共3题)
31.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 )
①坚持全盘吸收、全面引进的方针
②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