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面是小明同学探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这一问题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 请你协助小明完善该实验方案:

实验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约15cm)、5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
(3)实验步骤:
①分别用滴管在竹筒的两端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
②将5只蚂蚁等距离放在浓糖水与清水之间,如图所示。
③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4)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5)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
①如果蚂蚁爬向淸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爱吃甜食。
②如果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
(6)把探究过程和实验结果跟同学交流,最后把蚂蚁放回大自然。
以上实验设计中清水对浓糖水起_____作用,为了使以上实验设计更具有科学性,需要补充的环节是:_____。

实验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约15cm)、5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
(3)实验步骤:
①分别用滴管在竹筒的两端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
②将5只蚂蚁等距离放在浓糖水与清水之间,如图所示。
③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4)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5)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
①如果蚂蚁爬向淸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爱吃甜食。
②如果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
(6)把探究过程和实验结果跟同学交流,最后把蚂蚁放回大自然。
以上实验设计中清水对浓糖水起_____作用,为了使以上实验设计更具有科学性,需要补充的环节是:_____。
2.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动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_____(填数字).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 ]_____.在屈肘动作中由[ ]_____提供动力,使骨绕关节运动.高等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_____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图丁是某同学在学习运动系统时做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_____(填数字).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 ]_____.在屈肘动作中由[ ]_____提供动力,使骨绕关节运动.高等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_____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图丁是某同学在学习运动系统时做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
3.
请观察长骨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解剖针从新鲜长骨的表面能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_____(请填写 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其上有_____细胞,与骨的长粗有关。
(2)观察纵剖开的长骨,在骨干的外周部,骨质致密,称为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3)与骨长长有关的结构是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因此 人在幼年阶段能不断长高。

(1)用解剖针从新鲜长骨的表面能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_____(请填写 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其上有_____细胞,与骨的长粗有关。
(2)观察纵剖开的长骨,在骨干的外周部,骨质致密,称为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3)与骨长长有关的结构是_____(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因此 人在幼年阶段能不断长高。
2.资料分析题- (共1题)
4.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
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___。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
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 甲 | 乙 | 丙 |
处理方法 | 灭菌 | 灭菌后接种细菌 | 不作任何处理 |
保存方式 | 无菌环境 | 无菌环境 | 自然条件 |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___。
3.连线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19题)
7.
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
C.完成屈肘动作时,1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
D.在屈肘动作中1 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
19.
“蝶飞蜂舞”、“草长萤飞”、“鹰击长空”等词语,都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会飞的动物运动的情景。从生物学角度看动物飞行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的环境 |
B.飞行使动物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
C.能飞行的动物,都具有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恒温动物 |
D.空中飞行的动物仍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
20.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
B.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
C.②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
D.③和⑤共同围成② |
23.
为什么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呢?( )
A.骨中有机物不足三分之一,易变形 | B.骨中有机物超过三分之一,易变形 |
C.骨中有机物不足三分之一,易骨折 | D.骨中无机物超过三分之二,易变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资料分析题:(1道)
连线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