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第二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若第一组的一个同学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请推测他的一个哥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________;根据表中的遗传情况分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双亲中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480 | 480 | 0 |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88 | 448 | 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第二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若第一组的一个同学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请推测他的一个哥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________;根据表中的遗传情况分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2.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______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_______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2)根据实验____,可知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 ,实验一中,子代黄色玉米粒中杂合子占________。
(1)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______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_______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 黄色玉米粒 | 白色玉米粒 |
一 | 587 | 196 |
二 | 0 | 823 |
三 | 412 | 386 |
(2)根据实验____,可知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 ,实验一中,子代黄色玉米粒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
下表为3个不同水稻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是否抗病用A.a表示,杆的高低用B.b表示)
⑴根据组合 ,可确定抗病为 性性状;
⑵根据组合 ,可确定高杆为 性性状;
⑶写出三个组合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一______ __,组合二___________,组合三___________。
⑷若组合一中的感病高杆个体自交,子代可得到 种基因型的。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是否抗病用A.a表示,杆的高低用B.b表示)
⑴根据组合 ,可确定抗病为 性性状;
⑵根据组合 ,可确定高杆为 性性状;
⑶写出三个组合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一______ __,组合二___________,组合三___________。
⑷若组合一中的感病高杆个体自交,子代可得到 种基因型的。
2.单选题- (共7题)
4.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 )
A.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是纯种 |
B.豌豆的相对性状容易区分,且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进行的 |
C.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
D.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
5.
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7.
将豌豆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的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表现型是 ( )
A.全部是高茎 | B.高茎∶矮茎=3∶1 | C.A、B都有可能 | D.无法判断 |
8.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D.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