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①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里。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实施计划: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见下表:
时间 环境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温暖潮湿 | 没发霉 | 少许霉 | 多霉 | 非常多的霉 | 长满了霉 |
低温潮湿 | 没发霉 | 没发霉 | 没发霉 | 没发霉 | 没发霉 |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线题- (共2题)
3.单选题- (共3题)
4.选择题- (共2题)
某小组在科学社团课上了解到氨水是由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形成的.氨水中除NH3、H2O外,还有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其中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小组同学想用所学的知识对“氨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①氨气有毒,不易燃烧,极易溶于水;
②氨气可通过易挥发的浓氨水滴加到氧化钙中快速得到;
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会变蓝色。
【实验方案】
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检测H2O、NH3和氨水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的变色情况。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②挤压C装置中的胶头滴管,C中试纸不变色,证明了{#blank#}1{#/blank#} ;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氨水滴加到氧化钙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C装置中的石蕊试纸均变蓝。
小组成员分析B装置中试纸变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blank#}2{#/blank#} 对实验造成干扰。
他们改进装置并重新实验,观察到B中试纸不变色,C中变蓝。
【实验结论】氨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反思实验过程,认为本实验还需要对氨气进行尾气处理.你的处理方法是{#blank#}3{#/blank#} 。
某小组在科学社团课上了解到氨水是由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形成的.氨水中除NH3、H2O外,还有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其中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小组同学想用所学的知识对“氨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①氨气有毒,不易燃烧,极易溶于水;
②氨气可通过易挥发的浓氨水滴加到氧化钙中快速得到;
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会变蓝色。
【实验方案】
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检测H2O、NH3和氨水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的变色情况。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②挤压C装置中的胶头滴管,C中试纸不变色,证明了{#blank#}1{#/blank#} ;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氨水滴加到氧化钙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C装置中的石蕊试纸均变蓝。
小组成员分析B装置中试纸变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blank#}2{#/blank#} 对实验造成干扰。
他们改进装置并重新实验,观察到B中试纸不变色,C中变蓝。
【实验结论】氨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反思实验过程,认为本实验还需要对氨气进行尾气处理.你的处理方法是{#blank#}3{#/blank#} 。
5.填空题- (共1题)

(1)甲碗与丙碗对照,其变量是____。你提出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碗里的鱼不生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甲装置与丙装置形成对照实验外,甲装置应该与_____装置形成对照实验。
(4)乙装置里的鱼没有变臭是因为______有杀菌作用。
(5)依据丁装置,提示我们食物保存有______的方式和_____的方法。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连线题:(2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