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期末调研卷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63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

1.综合题(共1题)

1.
兴趣小组以变异直链藻、铜绿微囊藻及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固定氮磷比条件下,比较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量变化。抽取一定量藻类提取液,测定叶绿素含量,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衡量标准,结果如图所示。

(1)本研究中,“固定氮磷比”体现了实验设计中的____原则,实验变量是____。
(2)结果显示,这三种藻类的生物量均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且_______的增长速度最快,这是藻类细胞_______的结果。由此可见,若温度升高,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引发水华的原因之一。

2.单选题(共8题)

2.
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营养液种类
营养液数量
营养液温度
草履虫数量
甲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组
牛奶营养液
500毫升
10℃
2只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3.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需要营养B.生物能繁殖C.生物能呼吸D.生物能生长
4.
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可用来判断该小颗粒是生物的是(  )
A.能移动B.呈球形C.体小且呈绿色D.有细胞结构
5.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B.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D.不符合常规的观察结果不记录
6.
在科学探究中,当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进一步查找资料B.作出新的假设C.重新进行实验D.修改实验数据
7.
下表为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实验研究目的应为(  )
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黄粉虫幼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8℃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28℃
适宜
 
A.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D.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8.
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
9.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