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水等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
B.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
D.一条河流中的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
2.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 |
B.鹰获得能量最多的的食物链是草一►食草昆虫一►青蛙一►蛇一►鹰 |
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
D.如果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
5.
人的双眼皮(显性性状,用D表示)与单眼皮(隐性性状,用d表示)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他们生出基因型为DD子女的几率是( )
A.100% | B.50% ![]() | C.25% ![]() | D.0 |
6.
如图表示一对豚鼠产生后代的遗传结果,若父、母方都是纯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豚鼠的棕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
B.黑鼠是显性性状 |
C.子代黑鼠,有的是纯种,有的是杂种 |
D.虽然子代都是黑鼠,但他们都有棕色基因 |
7.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
C.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
D.免疫具有防御、清除和监视的功能 |
2.填空题- (共4题)
8.
某学校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图一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表一: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象,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
(2)分析表一,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________。
(3)生物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可从图二中选择装置________,以用于验证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图一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表一: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象,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
(2)分析表一,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________。
(3)生物小组的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可从图二中选择装置________,以用于验证________。

9.
如图所示是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细胞的D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它能使有机物和氧结合,释放出能量,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
(2) 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___]______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3)如果被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从而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便于观察。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____
(5)西瓜的形状也是一种性状.有人将幼小的“圆”西瓜套上方形筐,培育出了“方形”西瓜,这种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1)甲、乙两细胞的D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它能使有机物和氧结合,释放出能量,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
(2) 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___]______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
(3)如果被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从而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便于观察。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____
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 | B.视野变亮了 |
C.物像变模糊了 | 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 |
10.
有研究表明,人类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隐性关系(用A、a表示),请分析下图某家族关于该对性状遗传的有关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控制生来就惯用右手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2)图中7号与5号、6号的性状差异称为________。
(3)通过7号的基因型推导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
(4)如果7号个体经过矫正为惯用右手,她与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的男人结婚,其后代有没有可能出现生来就惯用左手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________(“有可能“”或“没有可能“”)
(5)根据国家的二胎政策,5号和6号夫妇想再生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的孩子机会有多大?________。(百分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控制生来就惯用右手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2)图中7号与5号、6号的性状差异称为________。
(3)通过7号的基因型推导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
(4)如果7号个体经过矫正为惯用右手,她与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的男人结婚,其后代有没有可能出现生来就惯用左手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________(“有可能“”或“没有可能“”)
(5)根据国家的二胎政策,5号和6号夫妇想再生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的孩子机会有多大?________。(百分比)
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斯德将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将死兔的脑和脊髓通过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二] 湖南浏阳某乡3岁幼女被恶狗严重咬伤,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病疫苗,但20天后仍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才能有效防治。
(1)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特点是________。
(2)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病毒,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弱化病毒疫苗属于____,男孩获得免疫力的方式属于________免疫,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3)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所用的抗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的弱化病毒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材料一] 巴斯德将狂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将死兔的脑和脊髓通过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在狂犬病发病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二] 湖南浏阳某乡3岁幼女被恶狗严重咬伤,当日在诊所注射狂犬病疫苗,但20天后仍不幸死亡。专家分析,对创伤深广、严重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才能有效防治。
(1)引起动物患狂犬病的病毒特点是________。
A.无细胞结构 | B.有成形的细胞核 ![]() | C.分裂生殖 |
(3)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所用的抗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的弱化病毒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