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2.
如图是某种罕见的人类遗传病家族遗传图解,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个体I1、I2和个体__________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染色体;个体I1、I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个体Ⅱ4含有a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
(2)如果个体Ⅱ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Ⅲ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图示中第三代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个体__________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3)如果个体IV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4)若某一性状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此染色体通过__________(“精子”或“卵细胞”)向下传递。

(1)根据图中个体I1、I2和个体__________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染色体;个体I1、I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个体Ⅱ4含有a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
(2)如果个体Ⅱ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Ⅲ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图示中第三代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个体__________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3)如果个体IV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4)若某一性状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此染色体通过__________(“精子”或“卵细胞”)向下传递。
2.单选题- (共12题)
3.
近期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6.
探究是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探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要设计对照组 | B.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
C.实验的结果一定与实验前做出的假设一致 | D.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 |
7.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 B.图②:丙→乙→甲→丁 |
C.图③:丁→甲→乙→丙 | D.图④:戊→乙→丙→甲→丁 |
8.
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 )
A.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
B.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9.
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
C.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
D.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
10.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可以用孢子繁殖新个体 |
B.转基因超级鼠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培育的 |
C.受精的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胎盘 |
D.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
11.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但其中的一部分蛾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若干年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祖先蛾和变化后的蛾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的种群基因库有了较大差异 |
C.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
D.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
12.
如果人眼虹膜的颜色,褐色由显性基因D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d控制.王娟的眼睛是黑色的,而他父母是褐色的,则王娟父母的基因组成及其再生一个黑色眼睛的弟弟的概率为( )
A.D和d,1/2 | B.Dd和dd,1/4 | C.Dd和Dd,1/4 | D.Dd和Dd,1/8 |
14.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在周围环境对光线的反射中迅速地改变体色,变成树干或树叶的颜色来保护自己。这种适应性的形成是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B.其祖先努力适应的结果 |
C.长期生存斗争的结果 | D.万能的上帝创造的结果 |
3.- (共1题)
15.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广阔的自然界是生物学习的天然“实验室”。兴趣小组走进大自然,利用天竺葵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同学们用天竺葵设计了图1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

将三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摘下甲、乙、丙装置中天竺葵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若____组叶片蓝色最深,__________组叶片蓝色较浅,_________组叶片不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探究二: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

同学们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来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实验时应对装置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将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一定时间内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可计算出呼吸作用的强度。
(3)探究三:扦插材料的处理对植株成活的影响天竺葵扦插方法如下(图3):

①探究侧芽对扦插成活情况的影响时,同学们做了如下处理:选择若干天竺葵枝条,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去掉1个侧芽,丙组去掉2个侧芽。将三组枝条同时扦插在同一块实验田里,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的生长情况。
若甲组生根情况最好,乙组生根情况居中,丙组生根情况最差,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若__,则说明侧芽抑制生根;若甲、乙、丙三组的生根情况相同或相差不大,则说明侧芽对生根没有影响。
②请依据图3扦插技术示意图,围绕扦插材料的处理,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具体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同学们用天竺葵设计了图1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

将三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摘下甲、乙、丙装置中天竺葵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若____组叶片蓝色最深,__________组叶片蓝色较浅,_________组叶片不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探究二: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

同学们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来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实验时应对装置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将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一定时间内玻璃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可计算出呼吸作用的强度。
(3)探究三:扦插材料的处理对植株成活的影响天竺葵扦插方法如下(图3):

①探究侧芽对扦插成活情况的影响时,同学们做了如下处理:选择若干天竺葵枝条,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去掉1个侧芽,丙组去掉2个侧芽。将三组枝条同时扦插在同一块实验田里,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的生长情况。
若甲组生根情况最好,乙组生根情况居中,丙组生根情况最差,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若__,则说明侧芽抑制生根;若甲、乙、丙三组的生根情况相同或相差不大,则说明侧芽对生根没有影响。
②请依据图3扦插技术示意图,围绕扦插材料的处理,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具体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