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茎。
(5)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__年对________代进行观察。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_,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______,比例接近________。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茎。
(5)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__年对________代进行观察。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_,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______,比例接近________。
2.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实验三: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授粉。
上述三种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3)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
实验三: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授粉。
上述三种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实验 | 紫红色玉米粒 | 黄色玉米粒 |
一 | 587 | 196 |
二 | 0 | 823 |
三 | 412 | 386 |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3)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单选题- (共6题)
4.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
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5.
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
8.
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
B.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1 |
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