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以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亲本:红花(甲)× 红花(乙)→ F1 红花(丙)、紫花(丁)
(1)在红花、紫花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花,红花(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为验证红花(甲)的基因型,可利用F1中的________花植株与红花(甲)杂交,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作_____________。
(2)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均与紫花(丁)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子代植株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现利用数量足够多的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个体,然后根据各代A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绘制曲线,请写出对应图中的曲线名称:_________________
亲本:红花(甲)× 红花(乙)→ F1 红花(丙)、紫花(丁)
(1)在红花、紫花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花,红花(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为验证红花(甲)的基因型,可利用F1中的________花植株与红花(甲)杂交,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作_____________。
(2)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均与紫花(丁)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子代植株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现利用数量足够多的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个体,然后根据各代A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绘制曲线,请写出对应图中的曲线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
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完成下列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实验方案:
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后代均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c.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1)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完成下列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实验方案:
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后代均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c.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2.单选题- (共9题)
3.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4.
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
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 |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
5.
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解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去豌豆植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作为母本 |
B.去雄后不用套袋,人工授粉后必须套袋 |
C.收获亲本上的所有种子就可以统计下一代的性状情况 |
D.“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
6.
人们曾经认为: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混合,即所谓的融合遗传。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最简单、最有力反驳融合遗传观点的操作步骤及其现象的是( )
A.高茎与矮茎杂交,F1全部表现高茎 |
B.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 |
C.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仍全部表现高茎 |
D.杂种高茎与矮茎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比1 |
7.
某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研究人员将30株开红花的个体分别与开白花的个体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据此分析,亲本中开红花的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1/2 | B.1/3 | C.1/4 | D.1/5 |
10.
人的黑发对金黄色发为显性,一对黑发夫妇全为杂合子,他们的两个孩子中,其中一个为黑发,另外一个为金黄色发(不考虑两个孩子出生的先后)的概率为( )
A.3/16 | B.9/16 | C.6/16 | D.1/16 |
11.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
3.选择题- (共2题)
4.多选题- (共2题)
14.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面各项中,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包括( )
A.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
B.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
C.正确地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