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丙图示性腺细胞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是 小时;据图甲判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B.Ⅱ段无mRNA的合成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细胞板的出现和核膜核仁的再现
C.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3)下列关于图乙丙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
A.图乙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丙是卵细胞,则图乙是次级卵母细胞
(4)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肝细胞(2n=8)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如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 。

A.8个b
B.4个a 4个b
C.4个b,4个c
D.b+c=8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1)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是 小时;据图甲判断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Ⅰ段
B.Ⅱ段无mRNA的合成
C.Ⅱ段可观察到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Ⅲ段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细胞板的出现和核膜核仁的再现
C.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3)下列关于图乙丙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
A.图乙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丙是卵细胞,则图乙是次级卵母细胞
(4)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肝细胞(2n=8)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如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 。

A.8个b
B.4个a 4个b
C.4个b,4个c
D.b+c=8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2.
回答下列与遗传计算有关的问题
(1)基因型为BBbb的同源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
(2)一对夫妇有3个孩子(不考虑双胞胎),这三个孩子为2男1女的概率为 。
(3)以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物为亲本逐代随机交配,且逐代淘汰aa的个体,到Fn代,显性个体中Aa个体的比例为 。
(4)某群体中的个体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AaBb:aabb:AABB =1:1:1,若它们在理想条件下随机交配,则子代中出现aabb的个体的几率为 。
(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1)基因型为BBbb的同源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
(2)一对夫妇有3个孩子(不考虑双胞胎),这三个孩子为2男1女的概率为 。
(3)以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物为亲本逐代随机交配,且逐代淘汰aa的个体,到Fn代,显性个体中Aa个体的比例为 。
(4)某群体中的个体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AaBb:aabb:AABB =1:1:1,若它们在理想条件下随机交配,则子代中出现aabb的个体的几率为 。
(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3.
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亲本 组合 | 纯合紫色× 纯合紫色 | 纯合紫色× 纯合黄色 | 纯合黄色× 纯合黄色 | 黄色×黄色 | 紫色×紫色 | 白色×白色 |
F1籽 粒颜色 | 紫色 | 紫色 | 黄色 | 黄色、白色 | 紫色、 黄色、 白色 | 白色 |
(1)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造成的。
③若②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
2.单选题- (共3题)
4.
果蝇体内某2对等位基因均在2号染色体上,一只双杂合体果蝇在产生配子时,有40%的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只考虑一次交换),则其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
A.4:4:1:1 | B.1:1:1:1 | C.3:3:1:1 | D.2:2:1:1 |
5.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子二代出现3:1的固定比例与基因重组有关 |
B.测交实验的结果能反映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但不能反应比例 |
C.玉米的人工异花传粉不需要去雄 |
D.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属于相对性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