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从基因型为AaBb(A与a、B与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器官内提取一些细胞,图甲为其中的某细胞分裂时期的图象(仅标出部分染色体和基因),图乙表示有关细胞进行A、B两种方式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 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乙中的 (用图中数字①~⑦表示)段.
(2)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用图中数字①~⑦表示),B过程中⑥段时染色体组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现欲确定其原因,可以通过分析该细胞完成分裂后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种类予以确定:
①如果该细胞完成分裂,最终形成 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
②如果该细胞完成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该现象发生时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用图中数字①~⑦表示)段.

(1)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 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乙中的 (用图中数字①~⑦表示)段.
(2)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用图中数字①~⑦表示),B过程中⑥段时染色体组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现欲确定其原因,可以通过分析该细胞完成分裂后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种类予以确定:
①如果该细胞完成分裂,最终形成 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
②如果该细胞完成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该现象发生时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用图中数字①~⑦表示)段.
2.
荞麦是集保健、医药、饲料等为一体的多用型作物.科研工作者对荞麦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系列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花柱长度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二: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实验三:荞麦(2N=16)主要有苦荞、甜荞、野生荞等不同品种,除甜荞外均是自花传粉植物.研究中发现野生荞麦花蕊的分化受多对基因控制,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与花蕊分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那么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比是 .
(3)根据实验二的实际结果分析,红茎花柱长个体的基因型是 (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理论上该实验F1表现型的比例是 .
(4)实验三中花蕊细胞分化的本质是 .由表中信息可推知, 基因决定野生荞麦花蕊的发生.如果对野生荞麦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 条染色体.
(5)基因型为MmNn的野生荞麦种群自交得F1,若让F1植株继续繁殖若干代,预计群体中N基因频率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表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实验一: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花柱长度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二: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实验三:荞麦(2N=16)主要有苦荞、甜荞、野生荞等不同品种,除甜荞外均是自花传粉植物.研究中发现野生荞麦花蕊的分化受多对基因控制,其中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与花蕊分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那么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比是 .
(3)根据实验二的实际结果分析,红茎花柱长个体的基因型是 (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理论上该实验F1表现型的比例是 .
(4)实验三中花蕊细胞分化的本质是 .由表中信息可推知, 基因决定野生荞麦花蕊的发生.如果对野生荞麦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 条染色体.
(5)基因型为MmNn的野生荞麦种群自交得F1,若让F1植株继续繁殖若干代,预计群体中N基因频率将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表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