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教师版)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231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非选择题(共1题)

1.
研究发现,小麦颖果皮色的遗传中,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小麦杂交,F1全为红皮,用F1与纯合白皮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白皮,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3∶1;
实验2: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红皮∶白皮=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  可推知,与小麦颖果的皮色有关的基因Y、y和R、r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白皮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其数量之比为    
(4)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请利用白皮小麦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麦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让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皮小麦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②将F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
结果预测:如果 ,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如果    ,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3.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4.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 )
A.4个、1个和4种、1种
B.4个、4个和4种、4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
5.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  )
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D.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成对状态,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
6.
下列关于遗传学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
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C.狗的直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
玉米的白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玉米品系1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白粒玉米品系2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白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品系1是杂种
B.黄粒是显性性状
C.白粒是显性性状
D.品系2是纯种
8.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9.
将豌豆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的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表现型是 (   )
A.全部是高茎B.高茎∶矮茎=3∶1C.A、B都有可能D.无法判断
10.
黄色猫与黄色猫杂交,子一代中黄猫与黑猫的比例为3∶1(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用子代黄猫与子代黑猫交配,得子二代黄猫与黑猫的比例是多少( )
A.3∶1B.2∶1C.1∶1D.1∶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