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九江七校高二上第二次阶段考生物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226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非选择题(共3题)

1.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果蝇也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基因被测序的一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果蝇的红眼基因(E)和白眼基因(e)位于X染色体上,图甲表示某果蝇个体的正常减数分裂过程:
①图甲中Ⅱ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细胞核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②若图甲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有红眼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图甲果蝇的眼色为__________色,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a与一只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并发育为一只白眼果蝇,则这只白眼果蝇的性别为_____________。请在图乙中画出Ⅰ细胞产生的细胞c的染色体组。
2.
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I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色,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以下是一个狗毛色的杂交实验:

(1)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b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狗的毛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F1的白毛狗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该图像来自雄性亲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据图推断,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

2.单选题(共6题)

4.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5.
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残翅
紫红眼
黒身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Ⅱ、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
6.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7.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A. 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B. 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C. 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 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8.
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
②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9.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 n 个碱基的 DNA 分子,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 / 2 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 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 DNA 和 RNA 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