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225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4

1.非选择题(共5题)

1.
图1、图2表示某生物体细胞中部分细胞的分裂图像,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某些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的比值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图2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______________(填“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生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
(3)若图3为有丝分裂过程,则图1中处于EF时间段的细胞有________(填编号)。
(4)若图3为减数分裂过程,则___________时间段的细胞包括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和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此时间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含量的比值___________    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为了鉴别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黑色雄牛(甲)×多头棕色雌牛,F1均表现为黑色。
实验2 :黑色雄牛(乙)×多头棕色雌牛,F1表现为黑色和棕色,比例为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牛的黑色和棕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雄牛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2)实验1和实验2中F1的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让它们杂交,F2的性状表现如何?(请以遗传图解形式表示)___________。
3.
某种植物的高茎和矮茎、花腋生和顶生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D、d和E、e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该种植物四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1)该植物的高茎和矮茎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花的腋生和顶生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
(2)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
(3)实验3与实验2子代中的高茎腋生杂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实验1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
野生型青蒿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已知青蒿的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请回答:
(1)为研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通过自交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让纯合的白青秆分裂叶植株和纯合的紫红杆稀裂叶杂交,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则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茎秆颜色和叶形状的基因仅有一对位于青蒿的5号染色体上,且等位基因C与c、D与d也位于5号染色体(见下图)。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株自交(基因型为CC或DD的个体不能存活;各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若子代中___________,   则说明控制叶形状的基因位子5号染色体上。

(3)用纯合的稀裂叶植株(♂)和分裂叶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少量的分裂叶植株。若只虑杂交实验中的操作失误,对上述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卷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图为果蝇的杂交实验,请回答:

(1)亲本中灰体正常翅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F1中灰体卷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理论上F2应出现灰体卷翅:灰体正常翅:黑体卷翅:黑体正常翅=0:3:3:1,出现上述分离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20题)

6.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A.二者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特定的有性生殖器官内
B.二者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C.每个精原细胞和每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均可产生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D.二者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该生物体细胞的—半
7.
观察到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体积不均等分裂表明该生物是雌性个—体
B.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C.该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分离造成的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12条
8.
下列对“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用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实验,同样能观察到联会现象
B.该装片中可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
C.在该装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在高倍镜下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可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9.
下列图示为某动物个体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模式图,一定不属于减数分裂的图示是
A.B.
C.D.
10.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定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
下列关专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B.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输的功能及流动性
C.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D.受精作用过程有利于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12.
某种植物花朵的单瓣和重瓣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和d控制。研究人员做了多次单瓣植物的自交实验,子代均表现为单瓣:重瓣=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单瓣植物的基因型一定为Dd
C.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相同D.含d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
13.
某人工建立的动物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基因型AA:Aa:aa=1:2:2.aa个体无繁殖能力。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子一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A.13/25B.4/9C.5/25D.5/9
14.
豌豆雌雄同株,其花为两性花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玉米雌雄同株,其花为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以豌豆或玉米为材料进行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玉米的杂交操作较简单,不需做去雄处理
B.豌豆杂交时在花蕾期需对父本做去雄处理
C.碗豆和玉米均在雌蕊成熟时进行异花传粉
D.豌豆和玉米传粉后均需要在花朵上套上纸袋
15.
白毛羊与白毛羊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黑毛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羊的白毛与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控制白毛与黑毛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C.此现象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无关
D.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16.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自交结果一定能判断出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测交结果可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C.根据自交和测交结果均可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D.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7.
孟德尔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定律离不开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叙述属于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是单个存在的
C.雌雄配子在受精时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表现,比例为1:1
18.
下图甲、乙两个箱子中,放置了两种相同颜色的小球。若用装置表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乙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
B.从箱子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甲、乙箱子中两种颜色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且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D.若其中一个箱子换为另外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相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9.
家蚕幼体体色的黑色(A)与淡赤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在某杂交实验中,后代有50%的幼体体色为黑色,其亲本的基因型是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20.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为W(红色花)、WP(红斑白花)、WS(红条白花)、w(白色花),其显隐性关系是:W>WP>WS>w(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WWS与WPw杂交,子代花色及比例为
A.1/2红色花、1/2红斑百花B.1/2红色花、1/4红斑白花、1/4红条白花
C.1/2红色花、1/2红条白花D.1/2红色花、1/4红条白花、1/4白花
21.
某雌雄同花的二倍体植物有红、白两种花色类型,其花色的遗传由3对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基因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若只研究该植物的花色遗传,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白花植株减数分裂最多能产生8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红花植株基因型最多有8种,白花植株最多有8种纯合体
C.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个体所占出例为100%或3/4或9/16或27/64
D.某纯种白花植株与aaBBDD杂交,子代全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bbdd
22.
小麦抗病(B)和无芒(R)分别对感病(b)和有芒(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某抗病无芒小麦和感病有芒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9:15:15:2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 BBRR×bbrr    B. BbRr×bbrr    C. BbRR×bbrr    D. BBRr×bbrr
23.
控制某植物花的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AABBCC和aabbcc花的长度分别为30mm和12mm。现将二者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的子代中,花的长度为24mm的植株基因型有
A.6种B.4种C.5种D.7种
24.
玉米子粒颜色与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C/c、R/r)有关,基于型为A_C_R_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某有色子粒植株与基因型为aaccRr植株杂交,子代3/16 的子粒有色。该有色子粒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CcRrB.AaCcRrC.AACCRrD.AaCcRR
25.
已知豌豆茎的粗细由基因M与m、N与n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n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测交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9粗茎:3中粗茎:4细茎B.9粗茎:6粗茎::1细茎
C.1粗茎:1中粗茎:2细茎D.1粗茎:2中粗茎:1细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5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