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图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
【小题2】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最多为( )
【小题3】上述图形中,移向细胞两极的遗传物质一般相同的是( )
【小题4】如果该生物是雌性,可观察到上图中多数分裂图像的部位( )
【小题5】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之间的DNA含量比例为( )

【小题1】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
A.体细胞 | B.次级精母细胞 | C.极体 | D.精细胞 |
A.16 | B.8 | C.4 | D.32 |
A.B | B.D | C.A | D.B |
A.卵巢 | B.体细胞 | C.精原细胞 | D.卵原细胞 |
A.2:2:1 | B.2:1:1 | C.4:4:1 | D.4:2:1 |
2.
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小题1】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小题2】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性状表现有( )
【小题3】杂交后代中共有( )种基因型
【小题4】黄色皱粒个体所占比例为( )
【小题5】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小题1】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 yyRr | B.YRr yyRr | C.YyRR yyRr | D.YyRr yyRR |
A.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
C.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 D.绿色圆粒、黄色圆粒 |
A.8 | B.6 | C.9 | D.16 |
A.1/3 | B.1/6 | C.1/8 | D.1/4 |
A.1/3 | B.1/4 | C.1/6 | D.1/8 |
2.单选题- (共22题)
4.
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是( )
A.4、8、8 | B.4、8、16 | C.4、0、8 | D.16、32、32 |
6.
卵细胞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 ②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 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 ②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 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10.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 |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
11.
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DNA含量为P,染色体数为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
A.Q、P | B.2Q、2P | C.Q/2、P/2 | D.Q、2P |
1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
14.
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的比是
A.3:2:3 | B.3:4:3 | C.5:2:5 | D.1:2:1 |
15.
一对黑色家鼠与白化家鼠杂交,F1均为黑色家鼠,F1中黑色家鼠个体自由交配,F2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化家鼠=9:6:1,则F2中浅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
A.1/16 | B.3/16 | C.1/3 | D.1/4 |
18.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B.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19.
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
A.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C.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D.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
20.
已知南瓜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形状由基因(B-b)控制,现有一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l全是白色盘状,Fl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白色球状南瓜200个,那么纯合子黄色盘状南瓜应是( )
A.450个 | B.100个 | C.200个 | D.300个 |
21.
豌豆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现在用纯合黄色圆粒和纯合绿色皱粒杂交,得F1,F1自交,理论上F2中黄色皱粒纯合子豌豆所占比例是( )
A.1/3 | B.2/3 | C.3/16 | D.1/16 |
22.
豌豆中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圆占3/8,黄皱占3/8,绿圆占1/8,绿皱占1/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 YYRr | B.YyRr YyRr |
C.YYRR yyrr | D.YyRr Yyrr |
24.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1:1:1,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aBB | B.AaBb×AaBb | C.Aabb×aabb | D.Aabb×aaBb |
3.多选题- (共9题)
25.
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 |
B.受精后,卵细胞内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加快 |
C.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有多种表现型 |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26.
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c、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
B.a、b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也不同 |
C.b、c细胞中四分体数均为2 |
D.c、d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同源染色体的对也相同 |
27.
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
B.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
C.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
D.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
28.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果蝇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
29.
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的变化(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
C.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不同 |
31.
豌豆种皮的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持续自交.不正确的是( )
A.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的种皮全为灰色 |
B.F1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子叶遗传因子组成有三种 |
C.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全为灰色 |
D.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子叶遗传因子组成是纯合子的概率1/2 |
32.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15∶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 |
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C.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 |
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2道)
多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