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甲图表示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该细胞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的________段,对应于丙图的________。
(2)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段。

(1)甲图所示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的________段,对应于丙图的________。
(2)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段。
2.
下图为豌豆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操作①叫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时间应在________。
(2)操作②叫__________,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_________。其目的是防止外面花粉进入。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_色。
(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F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______。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作_______________。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操作①叫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时间应在________。
(2)操作②叫__________,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_________。其目的是防止外面花粉进入。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_色。
(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F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______。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作_______________。
3.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
5.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本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 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柑,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
6.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
7.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 B.①③ | C.④⑤ | D.②⑤ |
10.
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C.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11.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A. 4∶4∶1 B. 3∶2∶1
C. 1∶2∶1 D. 8∶1
A. 4∶4∶1 B. 3∶2∶1
C. 1∶2∶1 D. 8∶1
12.
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9:3:3:1 | B.4:2:2:1 |
C.3:3:1:1 | D.1:1:1:1 |
13.
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体。一个双亲正常但有白化病弟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
A.1/140 | B.1/280 | C.1/420 | D.1/560 |
14.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和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表现型和a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
A.1∶4 | B.5∶11 | C.1∶2 | D.7∶9 |
15.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
16.
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则后代中
A. 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 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A. 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 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 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 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17.
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珠(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则F2中表现型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有()
A.9种 | B.12种 |
C.6种 | D.4种 |
18.
豌豆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A.yyRr | B.YyRR | C.yyRR | D.YyRr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