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216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8

1.非选择题(共4题)

1.
下图一为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和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判断,Ⅱ-7患____病;Ⅱ-8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Ⅲ-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____(填“父亲”或“母亲”),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请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_____________。
2.
绵羊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且白色对黑色为显性。实验小组以毛色为观察对象,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基因分别用B、b表示):
杂交组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黑♀白♂
黑♀白♂
第一组的F1雌雄交配
杂交
后代
的表现
白色毛
♀3♂3
♀2♂2
♀7♂7
黑色毛
0
♀2♂1
♀2♂3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第二组中的父本的基因型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
(2)第三组的实验结果中白色毛个体与黑色毛个体的数目之比不是3∶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关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用第一组的表现,说明你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相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第二组的实验结果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了少数毛翅(H,位于常染色体)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第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情况下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为正常翅的“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
让这批纯合果蝇回复体与基因型为____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若子代果蝇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若子代果蝇____,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欲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4.
X和Y性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如下图甲所示,其中Ⅰ表示X和Y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果蝇的X和Y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区域。 
(2)果蝇的长翅(E)对残翅(e)为显性,且E、e在常染色体上。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雄果蝇
3
1
3
1
雌果蝇
3
1
0
0
 
①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②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后代雌雄的比例为________,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后代中眼色、翅型与母本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____。

2.单选题(共16题)

5.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过程中要经历减数分裂,必然伴随着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完成的关键是卵细胞膜和精子细胞膜的融合
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关
D.生物无性生殖产生后代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6.
右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
B.含2对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C.产生的子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D.细胞膜的不均等凹陷为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7.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四个子细胞
B.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只要细胞分裂,就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8.
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曲线图,下列有关图中a~c阶段(不含a、c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B.a~c阶段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在b点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此时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
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4开红花;求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  )
A. AaBb   8/9    B. AABb  2/3    C. AaBB    2/3    D. AABb  1/2
10.
下列有关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C.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表现型之比为3∶1
D.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11.
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下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甲是男性B.甲的基因型为Aa
C.甲与母亲的基因型相同D.甲与父亲的基因型不同
12.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Y型生物的Y染色体可能比X染色体大
B.水稻体内的常染色体数目多于性染色体数目
C.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
D.正常情况下,表现正常的双亲不可能生出色盲的女儿
13.
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可代表红绿色盲的遗传
B.若Ⅰ-2是携带者,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该病不易受环境影响,Ⅱ-3有可能是纯合子
D.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1个致病基因
14.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的是(  )
A.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B.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C.果蝇的白眼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15.
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并有等量累加效应,即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r1和r2决定白色。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分别为(  )
A.3种;3∶1B.3种;1∶2∶1C.9种;1∶4∶6∶4∶1D.9种;9∶3∶3∶1
16.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17.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A. 1∶2∶1 B. 4∶4∶1
C. 3∶2∶1 D. 9∶3∶1
18.
云南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野生猕猴中发现了一只极为罕见的白色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成一种白色的猕猴群,下列设计方案中,那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A.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以利从 F1中选出白色猕猴
B.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再让 F1中雌猴与常色猕猴亲本交配
C.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再让 F1中雌猴与白色猕猴亲本交配
D.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再让 F1中雌、雄猴近亲交配
19.
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品系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A.图①、图④B.图③、图④C.图②、图③D.图①、图②

3.选择题(共2题)

21.化学兴趣小组对“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收集等体积CO2所需的时间及溶液温度变化(各盐酸浓度、大理石面积和重量都相同)

如下表:

温度/℃

需要的时间/s

温度的变化/℃

15

145

+1

20

105

+1

25

73

+3

30

51

+3

35

30

+4

22.化学兴趣小组对“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收集等体积CO2所需的时间及溶液温度变化(各盐酸浓度、大理石面积和重量都相同)

如下表:

温度/℃

需要的时间/s

温度的变化/℃

15

145

+1

20

105

+1

25

73

+3

30

51

+3

35

30

+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