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2164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4

1.非选择题(共2题)

1.
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合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分别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是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物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染色体上的黑色部分(B和E基因所在)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化,这种变异为__________。该变异可为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若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得F2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表现型为抗矮黄病的个体在F2中占___________。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由于染色体Ⅰ甲与Ⅰ丙差异较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无法正常联会,而其它染色体能正常配对,要证实这一推测,可取_________花药中的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如果观察到细胞中有________个四分体,则支持这一推测。
2.
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细胞核中存在X染色体高度浓缩失活形成的巴氏小体,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某些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核具有不同数目的巴氏小体,如XXY有1个,XXX有2个,XXXX有3个,而XO没有巴氏小体。据此判断巴氏小体数目等于____________。
(2)为探究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上Xist基因表达与X染色体失活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种雌鼠的胚胎干细胞(PGK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分别标记为X1和X2,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其中X2染色体上的Xist基因敲除,获得XT细胞(如图1),对PGK细胞、XT细胞及由它们分化形成的许多细胞中E和e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如下图2所示。
    
①由图2分析,大多数PGK和XT细胞中的X染色体___________(失活/未失活)。PGK分化细胞中E基因和e基因表达量高于80%的细胞数目接近相等,说明X染色体失活是___________的。
②由图2分析,XT分化细胞中几乎无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说明XT分化细胞中__________染色体失活。
③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上述实验推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雄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ist基因________(填“会”或“不会”)表达。

2.单选题(共8题)

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生物都可以发生减数分裂
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正常情况下,二倍体生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4.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模拟的是雌、雄亲本产生配子
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
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D.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AA 、Aa、aa的数量应为10、20、10
5.
在小鼠中,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R/r都与皮毛颜色有关,关系如下表。
 
A_R_
A_rr
aaR_
aarr
皮毛颜色
灰色
黄色
黑色
白色
 
现有一只灰色雄鼠和一只黄色雌鼠交配,F1的表现型比例为:3/8黄色,3/8灰色,1/8白色,1/8黑色。则亲本雄鼠和雌鼠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Rr,AarrB.AaRr,AaRr
C.Aarr,aaRrD.AaRR,Aarr
6.
豌豆、玉米和果蝇都是重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下列关于以上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明显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都存在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
C.都能产生数量足够多的后代
D.都易于培养且繁殖周期较短
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上的碱基对一旦改变就发生了基因突变
B.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8.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利用此方法成功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C.演绎推理: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验证假说:做了其它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之比均接近3:1
9.
亨廷顿舞蹈症和鱼鳞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系谱图如下,Ⅰ2、Ⅱ2、Ⅲ2都不携带亨廷顿舞蹈症的致病基因,Ⅴ1不携带鱼鳞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亨廷顿舞蹈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鱼鳞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初来自基因突变
C.Ⅴ1和Ⅴ2再生育一个不含致病基因的孩子的概率为1/2
D.若Ⅴ2再孕,则应建议其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若是女儿则终止妊娠
10.
安哥拉兔的长毛与短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大量实验表明纯种的长毛兔和短毛兔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雄兔均表现为长毛,雌兔均表现为短毛,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短毛∶长毛=3∶1,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上的性别差异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一对长毛兔交配,子代可能出现短毛兔,且该短毛兔一定为雌兔
C.一对短毛兔杂交出现了长毛兔,则这一对兔的后代中长毛兔约占1/2
D.安哥拉兔的毛长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