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216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8

1.非选择题(共6题)

1.
下面是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时期细胞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①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个DNA分子。图①中发生的染色体的行为是___________,这也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遗传性舞蹈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病于30—45岁发病,患者出现渐进性的脑萎缩,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下图为某一遗传性舞蹈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Ⅲ代中男患者的妻子都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遗传性舞蹈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性基因。
(2)若显性基因用H表示,隐性基因用h表示,Ⅳ-1的基因型为_______。Ⅳ-1产生的精子中有____%带有致病基因,这是因为Ⅳ-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的分离。
(3)Ⅳ-5尚未满30岁,不能确定将来是否发病。Ⅳ-5与一位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女性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黑腹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D)对残翅(d)是显性。科研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1个体均为灰体长翅。科研人员用F1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
雄蝇
雌蝇
实验一
F1雄蝇×黑体残翅雌绳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灰体长翅占50%
黑体残翅占50%
实验二
F1雌蝇×黑体残翅雄蝇
灰体长翅占40%
黑体残翅占40%
灰体残翅占10%
黑体长翅占10%
灰体长翅占40%
黑体残翅占40%
灰体残翅占10%
黑体长翅占10%
 
(1)由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2)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1______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____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初级性母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
用纯色长毛“波斯猫”(UUss)和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uuSS)杂交,可以培育出彩色斑点长毛的“喜马拉雅猫”。若U、u基因控制纯色和彩色斑点,S、s基因控制短毛和长毛,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
(2)F2中“喜马拉雅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F2中还会出现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
5.
华贵栉孔扇贝具有不同的壳色,其中桔黄壳色深受人们青睐。科研人员采用杂交的方法对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亲本
F1表现型及个体数目

桔黄色×枣褐色
全部为桔黄色

桔黄色×桔黄色
148桔黄色,52枣褐色

实验Ⅰ的F1×枣褐色
101桔黄色,99枣褐色
 
请回答问题:
(1)依据实验____________结果可判断出上述壳色中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实验Ⅲ为____________实验,可检测实验Ⅰ中F1个体的____________。
(3)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华贵栉孔扇贝的壳色遗传是由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这一结论为华贵栉孔扇贝特定壳色的选育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6.
黑腹果蝇的翅型有很多种,实验常用的有长翅、小翅和残翅,其中长翅(翅较长)为野生型,小翅(翅较短)和残翅(几乎没有翅)均为突变型,且对长翅均为隐性。现用纯种小翅果蝇和纯种残翅果蝇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由杂交一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翅型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定律。由上述杂交结果推测小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分析可知,杂交二F2中残翅雄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F2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判断果蝇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是否纯合通常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但此方法不能确定杂交二F2中残翅雌蝇的小翅基因是否纯合。 科研人员在进行杂交二实验时,选择了同一条染色体存在小翅基因和___________(填“直刚毛G”或“卷刚毛g”)基因的雌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假设两对基因不发生交换)。若F2中残翅雌蝇的刚毛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小翅基因一定纯合。

2.单选题(共26题)

7.
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23对、46个、92条B.46对、46个、92条
C.23对、23个、92条D.46对、23个、46条
8.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A.同源染色体联会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9.
下图甲是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是其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③和⑥时期
B.图甲中的③和⑤时期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图乙所示的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图乙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图甲中的①时期
10.
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推测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I;IB.II—1;IC.II—1或I;ID.II一1;II—1
11.
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现象是(    )
A.染色体进行复制B.纺锤体形成
C.同源染色体分离D.染色单体分开
12.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可能是
A.造血干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
13.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来自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14.
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①B.④C.①③D.②④
15.
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B.
C.D.
16.
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男性在隐性纯合时才不秃顶,而女性在显性纯合子才秃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秃顶遗传与性别相关,属于伴性遗传
B. 秃顶男性和禿顶女性结婚,生育的所有后代患秃顶
C. 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生育的后代不会秃顶
D. —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秃顶后代,再生育秃顶后代的概率为1/4
17.
雕鸮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鸮的比例为1:1。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1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作出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绿色对于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B. F1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
C. F2黄色无纹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1/8
D. F2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 1:1:1:1
18.
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请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
A.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 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9.
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B.YYRrC.YYRRD.YyRR
20.
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 1/3 B. 1/4 C. 1/9 D. 1/16
2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25%B.50%C.75%D.100%
22.
某男孩是色盲,其祖父也是色盲,祖母、外祖父母及父母都是正常的,那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23.
某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父亲患红绿色盲。这对夫妻所生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A.1/2B.1/4
C.1/3D.0
2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B.
C.D.
25.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6.
某一牵牛花植株与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花阔叶:3红花窄叶:1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此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A.aaBB、白花阔叶B.aabb、白花窄叶
C.AaBb、红花阔叶D.Aabb、红花窄叶
27.
某种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所示)。将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红色:粉红色:紫色:白色=6:3:3:4
B.粉红色:红色:紫色=1:2:1
C.红色:粉红色:紫色:白色=9:3:3:1
D.粉红色:紫色:红色=3:9:4
28.
小麦的抗倒伏与易倒伏、抗锈病与不抗锈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选择纯种的抗倒伏不抗锈病小麦与纯种易倒伏抗锈病小麦杂交,获得的F1再自交获得F2。在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锈病新类型的原因是(    )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受精时的随机结合
B.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F2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亲本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9.
让黄色非甜玉米(YYTT)与白色甜玉米(yytt)杂交获得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再让Fl自交获得F2,若在F2中得到黄色甜玉米150株,其中纯合植株约为(    )
A.0B.50
C.100D.150
30.
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依次是
A.18、6、1/32
B.27、8、1/32
C.27、8、1/64
D.18、6、1/64
31.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实验中釆用离心的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32.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3.选择题(共6题)

33.

在10个球中有6个红球和4个白球(各不相同),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也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34.

在10个球中有6个红球和4个白球(各不相同),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也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35.

在10个球中有6个红球和4个白球(各不相同),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也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36.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37.方程 {#mathml#}1x2=3x{#/mathml#} 的根是{#blank#}1{#/blank#}.
38.方程 {#mathml#}1x2=3x{#/mathml#} 的根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6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