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l。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乙、丙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纯合橙红植株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甲;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乙;III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l,则其为突变体丙。
(5)请写出III的遗传图解。________

(1)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乙、丙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纯合橙红植株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甲;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乙;III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l,则其为突变体丙。
(5)请写出III的遗传图解。________
2.
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准备设计实验判断黑身是显性还是隐性性状,以及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完成相关实验方案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及结论]:
①将该果蝇与纯种________果蝇交配,得F1并对其性状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若F1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黑身为显性性状,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F1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黑身为显性性状,黑身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F1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黑身为隐性性状。
要弄清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②将子一代的____与原种群的纯合____果蝇杂交,得F2并对其性状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身基因在X染色体上。
[实验方案及结论]:
①将该果蝇与纯种________果蝇交配,得F1并对其性状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若F1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黑身为显性性状,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F1中________________,说明黑身为显性性状,黑身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F1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黑身为隐性性状。
要弄清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②将子一代的____与原种群的纯合____果蝇杂交,得F2并对其性状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身基因在X染色体上。
2.单选题- (共16题)
4.
一对雌雄兔,若用人工方法孕育出1 000只兔,从理论上推算,至少需要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的数量分别是( )
A.280 和 1 000 | B.1 000 和 4 000 | C.1 000 和 250 | D.4 000 和 2 000 |
6.
已知某动物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无交叉互换)产生了四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是aB,则另三个是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8.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
D.IJ与MN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 |
9.
下图l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
B.图2中丁细胞处于图l中的CD段 |
C.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生于图2中的甲、丙细胞中 |
D.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EF段且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
10.
已知杏的大果(R)对小果(r)为显性,甜(D)对非甜(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实验小组将一大果甜杏(甲)测交,对其后代再测交,用柱形图来表示第二次测交后代各种表现型的比例,请分析图示,大果甜杏(甲)的基因型为( )


A.RRDD | B.RrDd | C.RRDd | D.RrDD |
11.
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可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
C.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
D.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 |
12.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4/9、4/9和1/9。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 3:3:1 B. 9:6:1 C. 3:2:0 D. 1:2:1
A. 3:3:1 B. 9:6:1 C. 3:2:0 D. 1:2:1
13.
下列是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④格里菲思通过对物质的分离提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⑥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①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④格里菲思通过对物质的分离提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⑥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A.三项 | B.四项 | C.五项 | D.六项 |
14.
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 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由此所做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为AaTt
B.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
C.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杂交,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A.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为AaTt
B.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
C.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杂交,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15.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都是白色性状 | B.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 |
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 D.都是红色性状 |
17.
图是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错误的说法是


A.4号与1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
B.4号与5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 |
C.4号与白化病患者婚配,第一个孩子患病,第二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小于1/3 |
D.4号与白化病患者婚配,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3 |
3.选择题- (共3题)
19.判断下列各组划线部分的发音是(T)否(F)相同。
⑴{#blank#}1{#/blank#} A. sky B. skate C. scarf
⑵{#blank#}2{#/blank#} A. there B. their C. those
⑶{#blank#}3{#/blank#} A. thank B. throw C. three
⑷{#blank#}4{#/blank#} A. think B. this C. that
⑴{#blank#}1{#/blank#} A. sky B. skate C. scarf
⑵{#blank#}2{#/blank#} A. there B. their C. those
⑶{#blank#}3{#/blank#} A. thank B. throw C. three
⑷{#blank#}4{#/blank#} A. think B. this C. that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