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造成,发生在____________期.
(2)图2中的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________(是/不是)Y染色体.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造成,发生在____________期.
(2)图2中的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________(是/不是)Y染色体.
2.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学校草坪的某种雌雄同花的植物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该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他们查阅资料后发现,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对该对性状进一步研究,该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1)根据______________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一定为显性。
(2)试解释A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B组亲本的红花中,纯合与杂合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判断B组杂交结果中某红花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组别 | 杂交方案 | 杂交结果 |
A组 | 红花×红花 | 红花∶白花=14∶1 |
B组 | 红花×白花 | 红花∶白花=7∶1 |
C组 | 白花×白花 | 全为白花 |
(1)根据______________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一定为显性。
(2)试解释A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B组亲本的红花中,纯合与杂合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判断B组杂交结果中某红花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
小鼠体色有灰、黄、白三种颜色,眼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为研究其体色与眼色的遗传,研究人员将一对灰身褐眼的小鼠杂交,F1的表现型及数量统计如下表:
(1)小鼠的体色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褐色眼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控制眼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3)取上述子代中一只褐眼小鼠做母本,一只黑眼小鼠做父本,杂交后代中出现黑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黄身褐眼 | 黄身黑眼 | 灰身褐眼 | 灰身黑眼 | 白身褐眼 | 白身黑眼 |
151 | 10 | 301 | 19 | 149 | 9 |
(1)小鼠的体色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眼色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褐色眼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控制眼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体色和眼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3)取上述子代中一只褐眼小鼠做母本,一只黑眼小鼠做父本,杂交后代中出现黑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2.单选题- (共37题)
4.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5.
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下列与果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 |
B.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不同 |
C.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6.
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
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 |
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 |
7.
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
8.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
B.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
10.
P和Q是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经测定发现P细胞中的核DNA含量是Q细胞中的一半。对两细胞所处时期的解释正确的( )
选项 | P细胞 | Q细胞 |
A | 有丝分裂后期 | 有丝分裂前期 |
B | 正常的体细胞 | 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生殖细胞 |
C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正常的体细胞 |
D |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有丝分裂后期 |
A.A | B.B | C.C | D.D |
12.
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 |
B.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
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
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等位基因 |
13.
若A和a,B和b,C和c分别代表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四个精子是( )
A.AbC、 Abc、 abc、abC | B.aBC、AbC、ABc、ABC |
C.AbC、 aBc、 AbC、aBc | D.ABc 、ABc、aBC、aBc |
14.
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
C.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
D.该细胞的子细胞有2 对同源染色体 |
15.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
B.此细胞含有其母细胞一半的细胞质 |
C.此细胞可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
D.此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 |
16.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主要取决于()
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 |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
C.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D.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
17.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题涉及到4种性状 |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
18.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19.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 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 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20.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可能为9∶7、9∶6∶1或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可能是( )
A.1∶3、1∶2∶1或3∶1 | B.3∶1、4∶1或1∶3 |
C.1∶2∶1、4∶1或3∶1 | D.3∶1、3∶1或1∶4 |
21.
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1—深紫色、A2—中紫色、A3—浅紫色、A4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A1> A2> A3> A4(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A.1中紫色:1浅紫色 |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
C.1深紫色:1中紫色 |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
23.
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
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8 |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3/64 |
24.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
A.3∶1 | B.5∶1 | C.8∶1 | D.9∶1 |
25.
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叶片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的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染色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杂交 |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杂交 |
D.若将①和④杂交所得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可观察到比例为1∶1∶1∶1的四种花粉粒 |
26.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
A.F1植株和F1植株 | B.F2植株和F1植株 |
C.F1植株和F2植株 | D.F3植株和F2植株 |
27.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那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 |
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 |
28.
如下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
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其后代全自交,白色植株占5/32 |
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
29.
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
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
30.
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雌果蝇产生了四种配子 |
B.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C.F1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
D.F1雌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
31.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基因R、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抗病基因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表现为弱抗病。将易感病与抗病植株杂交,F1都是弱抗病,自交得F2表现易感病:弱抗病:抗病的比分别为7:6: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 |
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 |
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
32.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本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 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柑,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
33.
下列关于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检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目 |
B.测交后代结果均为显性∶隐性=1∶1 |
C.检测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
D.孟德尔根据测交实验作出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设 |
34.
某种牛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基因型为HH的个体呈红褐色,基因型为hh的个体呈红色,基因型为Hh的个体中雄牛呈红褐色,而雌牛呈红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体色为红褐色的雌雄两牛交配,后代雄牛可能呈红色 |
B.体色为红色的雌雄两牛交配,后代雌牛一定呈红色 |
C.红褐色的雄牛与红色雌牛杂交,生出红色雄牛的概率为1/2 |
D.红色雄牛与红褐色雌牛杂交,生出红色雌牛的概率为0 |
35.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D.“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
36.
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T、t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由此所做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子T纯合致死 |
C.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Tt |
D.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杂交,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
37.
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
38.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玻璃球。下列对他这种做法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结果误差 |
B.两个桶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
C.玻璃球数量少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
D.玻璃球数量多的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
39.
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各自控制一对具有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
A.1/4 | B.5/8 | C.3/8 | D.3/4 |
40.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表现为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B.控制玉米的有、无色籽粒的有关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C.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
3.选择题- (共2题)
41.
Bob loves animals very much.He often uses his c{#blank#}1{#/blank#}to take some photos of them at the zo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3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