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条),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请据图回答: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共有______条。
(2)甲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丁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图表示减数分裂则ce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时期。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共有______条。
(2)甲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丁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图表示减数分裂则ce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
如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之一为红绿色盲,图1中没有成员患乙病,图2中没有成员患甲病.请据图回答(甲病的相关基因为A-a、乙病的相关基因为B-b)

(1)图____中的遗传病为红绿色盲,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是____性遗传.
(2)图1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Ⅲ-8的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2中的Ⅱ-3与Ⅱ-4再生一个女孩,其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4)若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图2中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图1中的Ⅲ-8与图2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1)图____中的遗传病为红绿色盲,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是____性遗传.
(2)图1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Ⅲ-8的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2中的Ⅱ-3与Ⅱ-4再生一个女孩,其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4)若同时考虑两种遗传病,图2中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图1中的Ⅲ-8与图2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2.单选题- (共22题)
4.
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染色单体与2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
5.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
6.
若A与a,B与b,C与c分别代表3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一组精子中的4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7.
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
8.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能作为“萨顿假说”依据的是
A.在向后代传递过程中,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
B.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
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完全一致 |
10.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呈线性排列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 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一对非等位基因

A. 基因在染色体呈线性排列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 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一对非等位基因
11.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据此可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
| 灰身、直毛 | 灰身、分叉毛 | 黑身、直毛 | 黑身、分叉毛 |
雌蝇 | 3/4 | 0 | 1/4 | 0 |
雄蝇 | 3/8 | 3/8 | 1/8 | 1/8 |
A.一对常染色体上 | B.Ff在常染色体,Bb在性染色体上. |
C.两对常染色体上 | D.Bb在常染色体,Ff在性染色体上 |
12.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14.
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17.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19.
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的比是
A.3:2:3 | B.3:4:3 | C.5:2:5 | D.1:2:1 |
20.
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希望达到2000株矮杆早熟纯种水稻,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
A.800株 | B.1000株 | C.32000株 | D.1600 株 |
22.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
A.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
C.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
23.
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 |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过程 |
C.M、N分别为16、9 |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