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图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和○表示着丝点,1表示的是X染色体),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属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时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对,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A细胞的变化,应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____时段。
(3)请写出该动物个体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4)C图表示该种动物某个体性染色体简图。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部分。其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患病和不患病的个体存在,已知不患病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为伴性遗传。控制该动物的不患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C中的____________段。
(5)如果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在下图中画出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及有关基因的组成。(注:Aa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__


(1)图A细胞属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时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对,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图A细胞的变化,应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____时段。
(3)请写出该动物个体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4)C图表示该种动物某个体性染色体简图。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部分。其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患病和不患病的个体存在,已知不患病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为伴性遗传。控制该动物的不患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C中的____________段。
(5)如果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在下图中画出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及有关基因的组成。(注:Aa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__
2.
回答下列遗传学问题:
(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代谢、调节及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然后对细菌进行侵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他们所利用的标记元素是_____,请你简述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三种病毒合成自身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根据图示回答:
①更容易发生突变的是病毒_____。
②7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③图解中属于翻译过程的是_______。
(3)“太空甜椒”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与普通甜椒相比,“太空甜椒”果实大、果皮厚,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现有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未知基因型的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受基因D、d控制),某同学用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对大果实“太空甜椒”的基因型进行鉴定,请你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方法一:自交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杂交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代谢、调节及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然后对细菌进行侵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他们所利用的标记元素是_____,请你简述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三种病毒合成自身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根据图示回答:
①更容易发生突变的是病毒_____。
②7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③图解中属于翻译过程的是_______。
(3)“太空甜椒”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与普通甜椒相比,“太空甜椒”果实大、果皮厚,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现有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未知基因型的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受基因D、d控制),某同学用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对大果实“太空甜椒”的基因型进行鉴定,请你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方法一:自交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杂交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3.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4.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小鼠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不合理的
是

A. 若产生的精细胞中观察到3个荧光点,则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荧光点,各2个
C. 次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荧光点,各1个
D. 图中所示的这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Bb
是

A. 若产生的精细胞中观察到3个荧光点,则最可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荧光点,各2个
C. 次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荧光点,各1个
D. 图中所示的这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Bb
5.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Ⅲ-13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甲病、乙病均是单基因遗传病。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8,请据图回答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 )


A.他的父亲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
B.他的母亲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
C.他的父亲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
D.他的母亲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
6.
某高山动物的毛色有深灰色、银灰色和白色,依次受B、by和b基因的控制。研究发现紫外线处理后,部分个体的该部位长出白毛且毛色不再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深灰色个体毛色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适应现象
B. 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影响
C. 紫外线引起深灰色个体毛色的改变是突变的结果
D. 紫外线能引起B、by和b基因结构的定向改变
A. 深灰色个体毛色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适应现象
B. 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影响
C. 紫外线引起深灰色个体毛色的改变是突变的结果
D. 紫外线能引起B、by和b基因结构的定向改变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
C.含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6/16或10/16 |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8.
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
C.杂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
9.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一1、Ⅱ一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获交组合一 |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
杂交组合二 |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
杂交组合三 |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l:1 |
A.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犹 |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一1片段 |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