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9题)
1.
如图1表示两种高等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图表示_________分裂,乙细胞为_________细胞。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甲图含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细胞。
(4)图1的乙图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A和a(如图所示),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

(1)图1中,甲图表示_________分裂,乙细胞为_________细胞。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甲图含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细胞。
(4)图1的乙图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A和a(如图所示),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
2.
如图甲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象(A﹣F)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G)。如图乙是某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象D→F属于___分裂,D→A属于____分裂.一个C细胞可产生____种___个精子,基因型为____。
(2)图A~F中有染色单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
(3)图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与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图G中的______。(选择正确选项)
(4)图乙中处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
(5)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图乙)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______条染色体。

(1)图象D→F属于___分裂,D→A属于____分裂.一个C细胞可产生____种___个精子,基因型为____。
(2)图A~F中有染色单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
(3)图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与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图G中的______。(选择正确选项)
A.0~1段 | B.1~2段 | C.2~3段 | D.3~4段 |
(5)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图乙)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含______条染色体。
3.
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 2 3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__段,对应于图3中的________。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



1 2 3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____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__段,对应于图3中的________。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
4.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5.
下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遗传病。
(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_________,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概率为_________。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遗传病。
(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_________,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概率为_________。
6.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亲本组合 |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 ||||
组别 | 表现型 | 乔化蟠桃 | 乔化圆桃 | 矮化蟠桃 | 矮化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组别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7.
已知玉米子粒的有色与无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玉米杂交,F1子粒全为有色,用F1与纯合子粒无色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子粒无色,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3:1
实验2:F1自交,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____可推知,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有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从实验2得到的子粒有色玉米中任取一株,用子粒无色玉米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子粒颜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_________种情况,其中为子粒有色:子粒无色=1:1的概率为_________。
(4)写出实验1的遗传图解(写一个即可)_________
实验1:F1×纯合子粒无色,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3:1
实验2:F1自交,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____可推知,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有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从实验2得到的子粒有色玉米中任取一株,用子粒无色玉米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子粒颜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_________种情况,其中为子粒有色:子粒无色=1:1的概率为_________。
(4)写出实验1的遗传图解(写一个即可)_________
8.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与F2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
(2)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选用。
实验思路:将三包荠菜分别和_________杂交,得到F1;将F1自交.得到F2;分别观察统计_________。
预测结果如下:
①如果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为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②如果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为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与F2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
(2)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选用。
实验思路:将三包荠菜分别和_________杂交,得到F1;将F1自交.得到F2;分别观察统计_________。
预测结果如下:
①如果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为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②如果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为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9.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纯种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上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若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上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若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2.单选题- (共21题)
11.
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1)(2)(5) | B.(2)(4)(5) |
C.(1)(3)(4) | D.(1)(2)(4) |
12.
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15.
如图A、B、C、D分别表示某个雄性动物(2n)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a、b分别表示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根据a和b的变化,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ABCD
B. BCDA
C. CBDA
D. DBCA

A. ABCD
B. BCDA
C. CBDA
D. DBCA
16.
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 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 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重组类型为6/10
C.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所致
D. 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A. 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 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重组类型为6/10
C.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所致
D. 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17.
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变异情况)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
D.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
18.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同源染色体是有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③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B. 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可能性
C. 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 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A. 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B. 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可能性
C. 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 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20.
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②四分体就是四条染色单体
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④只有减Ⅰ时期形成四分体
⑤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
⑥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②四分体就是四条染色单体
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④只有减Ⅰ时期形成四分体
⑤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
⑥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A.①④⑤⑦ | B.①②③⑦ | C.④⑤⑥⑦ | D.③④⑤⑦ |
23.
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 1:1 | 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 |
C.都是隐性个体 | D.都是显性个体 |
24.
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
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
25.
假如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杂交,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①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6种不同的基因型
②如果杂交后代中,共有480粒种子,其中胚的基因型为YyRr的种子在理论上有120粒
③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4种不同的表现型
④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概率是5/8
⑤杂交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是1/4和3/4
⑥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3/4
①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6种不同的基因型
②如果杂交后代中,共有480粒种子,其中胚的基因型为YyRr的种子在理论上有120粒
③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4种不同的表现型
④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概率是5/8
⑤杂交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是1/4和3/4
⑥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3/4
A.①③ | B.④⑥ | C.④⑤⑥ | D.②④⑥ |
26.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B. 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 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 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RR和Ddrr

A. 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B. 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 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 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RR和Ddrr
28.
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据此推测,下列不正确的有
A.F1中纯合子比例为3/8
B.两只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
C.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
D.F1中黄色长尾鼠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
A.F1中纯合子比例为3/8
B.两只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
C.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相同
D.F1中黄色长尾鼠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
29.
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会出现3∶3∶1∶1的亲本组合的是()。
A.EeFf×EeFf | B.EeFf×eeFf | C.Eeff×eeFf | D.EeFf×EeFF |
30.
玉米体内的D与d、S与s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DDSS:2DDSs:1DDss:1DdSS:2DdSs:1Ddss.这两种玉米的基因型是( )
A. DDSS×DDSs B. DdSs×DdSs C. DdSS×DDSs D. DdSs×DDSs
A. DDSS×DDSs B. DdSs×DdSs C. DdSS×DDSs D. DdSs×DDSs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9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