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2n=4)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乙表示什么细胞所处的什么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3)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
(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
(5)若甲、乙、丁来自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那么三者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6)丁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乙表示什么细胞所处的什么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3)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
(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
(5)若甲、乙、丁来自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那么三者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6)丁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4.
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如果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Ⅰ的基因型为()


A.aabbcc | B.ABC | C.AaBbCc | D.AABBCC |
5.
基因型为Ee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EE、ee、Ee的分开,依次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 B.③③② | C.②②② | D.②③④ |
6.
某二倍体生物,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B.同源染色体一定要联会形成四分体 |
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D.其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8.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
9.
如下图所示,人前额的V型发尖与平发尖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对相对性状。珍妮是平发尖,她的父母亲都是V型发尖。珍妮父母生一个平发尖男孩的概率是 。


A.1/8 | B.1/2 | C.3/4 | D.1 |
10.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亲代(P)黄色大鼠(AAbb)与黑色大鼠(aaBB)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结果如图。理论上,下列对F2中四种个体的基因型判断正确的是


A.灰色大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 | B.黄色大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 |
C.黑色大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 | D.米色大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 |
12.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据表分析下列错误的是( )
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1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2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3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
13.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的基因都遵循遗传的分离定律 |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
D.验证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14.
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择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最大可能的完成对这匹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鉴定任务(就毛色而言),理论上最合适的配种方案是(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A.栗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 | B.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 |
C.栗色公马与一匹白色母马交配 | D.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