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回答下列问题。

(1)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
(2)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____;____和D。
(3)由图看出,导致配子多样性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时期和染色体行为)

(1)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
(2)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____;____和D。
(3)由图看出,导致配子多样性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时期和染色体行为)
2.
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为2a,下图表示该雌性动物卵细胞的产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________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受精时,只有精子的________进入卵细胞。
(4)受精过程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________,新生命的起点是________。
(5)F点所能表示的生理活动过程是________。

(1)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________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受精时,只有精子的________进入卵细胞。
(4)受精过程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________,新生命的起点是________。
(5)F点所能表示的生理活动过程是________。
3.
人类ABO血型由第9号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如表所示。

(1)决定ABO血型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一对夫妇中妻子是O型血,丈夫是AB型血,他们色觉均正常但已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色盲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所控制的性状,则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B型血色盲女性和AB型血色觉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是由位于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KA、KB、KE、k决定的;KA、KB、KE为共显性基因(类似人类ABO血型中的IA、IB),且对k均为完全显性。推测这类动物血型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基因型有_____种。

(1)决定ABO血型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一对夫妇中妻子是O型血,丈夫是AB型血,他们色觉均正常但已生了一个色盲男孩,色盲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所控制的性状,则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B型血色盲女性和AB型血色觉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某种二倍体动物的血型是由位于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KA、KB、KE、k决定的;KA、KB、KE为共显性基因(类似人类ABO血型中的IA、IB),且对k均为完全显性。推测这类动物血型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基因型有_____种。
2.单选题- (共23题)
8.
人类男性睾丸的细胞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
9.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10.
图表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8条)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
C.②代表染色体 |
D.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
11.
在有丝分裂过程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出现的选项是( )
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然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
13.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只在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 | B.5:3 | C.13:3 | D.7:1 |
14.
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13:2:1 | B.49:14:1 | C.1:2:1 | D.9:6:1 |
15.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影响子二代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不完全显性 |
B.子二代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能力有差异 |
C.在子一代产生子二代的实验中未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 |
D.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各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
16.
狗毛的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达而使狗毛呈现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得F1,在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杂合褐色狗:黑色狗为
A.1:3 | B.2:1 | C.1:2 | D.3:1 |
17.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
18.
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
B.e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 |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D、d之间自由组合 |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不相等 |
19.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显性,且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下列相关杂交及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对杂合黄色鼠多次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
A. 一对杂合黄色鼠多次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
A.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 |
B.Aa2鼠与a1a2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8 |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为1/2 |
20.
黄瓜植株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E和e,其中E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e基因纯合的植株产生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以若干基因型为Ee的黄瓜植株为亲本,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EE植株所占比例为1/2 |
B.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4/9 |
C.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
D.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ee植株所占比例为1/2 |
21.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先杂交再测交 |
B.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
C.孟德尔摒弃了融合遗传的观点,提出成对遗传因子不相融合的假说 |
D.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进行了纯合亲本正反交的重复实验 |
22.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豌豆种群全为高茎,让该豌豆种群自然繁殖一代,F1的高茎:矮茎=5:1,则F1继续自然繁殖产生的F2代中高茎:矮茎为
A.3:1 | B.4:1 | C.5:1 | D.8:1 |
23.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推出甲为显性性状 |
B.甲×甲→甲+乙,推出乙为隐性性状 |
C.甲×乙→甲:乙=1:1,推出甲为显性性状 |
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推出其为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推出其为杂合子 |
24.
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 B.mmNnUuVv | C.mmnnUuVV | D.mmNNUuVv |
25.
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XRXR×XrY | B.XrXr×XRY |
C.XRXr×XrY | D.XRXr×XRY |
26.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