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比值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处于某个高等动物(2N=4)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1)如图1所示,在AB段发生分子水平的变化有_____,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2中,处于图1中BC段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二者的明显区别是________。
(3)图2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图像的是________。
(4)若甲细胞的子细胞分化为某种功能专一的细胞,在此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选项)
(5)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丙细胞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

(1)如图1所示,在AB段发生分子水平的变化有_____,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2中,处于图1中BC段细胞图像是__________,二者的明显区别是________。
(3)图2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图像的是________。
(4)若甲细胞的子细胞分化为某种功能专一的细胞,在此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选项)
A.DNA序列发生改变 |
B.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
C.伴随着物质的合成 |
D.细胞数量增加 |
2.
图一、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一中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Ⅰ至Ⅳ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
(2)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___(填数字)期
(3)图一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

(1)图一中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Ⅰ至Ⅳ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
(2)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___(填数字)期
(3)图一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
3.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得F2,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有________种,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比例是__________。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有________种,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比例是__________。
4.
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正常(A)为隐性,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两种病都与性别无关)。请分析:
(1)其再生一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一个只出现多指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生一个既白化又多指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
(4)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后代中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
(1)其再生一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一个只出现多指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生一个既白化又多指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
(4)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后代中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
2.单选题- (共26题)
5.
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种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精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
6.
如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同时所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
B.Aa、Bb、AB |
C.Ab、aB、aB |
D.AB、aB、ab |
7.
下列三条曲线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在如图甲、乙、丙中的①②③④中均涉及染色体数目减半,其中“减半”的原因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8.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II代表染色单体 |
B.甲所处阶段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
C.甲〜丁中DNA的数量比是4 : 2 : 2 :1 |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
9.
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 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
10.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存在于动物精巢中 |
B.在分裂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 |
C.该细胞在图示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
D.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 |
11.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红绿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则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亲本的
A.次级卵母细胞中 | B.次级精母细胞中 |
C.初级卵母细胞中 | D.初级精母细胞中 |
13.
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14.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 |
B.④的①和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
15.
如图是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
B.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 |
C.图Ⅰ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
D.图Ⅰ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
16.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 B.Xb,aY,Y |
C.AXb,aY,Y | D.AAaXb,Y,Y |
17.
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 |
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
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 |
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
18.
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1/2 | B.1/4 |
C.1/16 | D.1/64 |
19.
甘蓝的紫色叶与绿色叶是由两对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结果,与此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 F1株数 | F2株数 | ||
紫色叶 | 绿色叶 | 紫色叶 | 绿色叶 | |
①紫色叶×绿色叶 | 121 | 0 | 451 | 30 |
②紫色叶×绿色叶 | 89 | 0 | 242 | 81 |
A.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
C.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 |
D.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
20.
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
21.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
B.F1的表现型是白色 |
C.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 |
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5种 |
22.
玉米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茎杆紫色(Y)对茎杆绿色(y)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基因型为ddYY和DDyy的玉米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高杆绿茎植株种植,并让它们相互授粉,则后代中高杆绿茎与矮杆绿茎的比例为
A.5∶1 | B.8∶1 | C.3∶1 | D.9∶7 |
2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可靠且容易分析 |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 |
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24.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 B.①③④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25.
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问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B.豌豆和玉米的显、隐性个体的比例都是3∶1 |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
26.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 |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1:1:1:1 |
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型 |
27.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种豌豆杂交的子一代表现型如图所示。让子一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C. 1∶1∶1∶1 D. 3∶1∶3∶1
C. 1∶1∶1∶1 D. 3∶1∶3∶1
28.
如图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的图解,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F1表现出来的性状黄圆是显性性状 |
B.F2中黄皱种子中纯合子占1/2 |
C.F2中相关表现型的比例是9∶3∶3∶1 |
D.F1只有1种基因型,F2中有9种基因型 |
29.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且两对基因完全显隐性)分别控制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植株甲与植物乙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
B.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
C.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
D.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情况 |
30.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