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下表为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与其性别的关系,雌果蝇(XXY)产生的可育配子中性染色体有1条或2条。分析图和表回答以下问题:

(1)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2)果蝇眼色与翅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
(4)若长翅红眼雄果蝇和长翅白眼雌果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则该果蝇的产生与_________有关,在________时异常所致。
(5)某一次的杂交试验中,产生了一只残翅白眼雌果蝇,原因有以下两种可能性:①环境因素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遗传物质未变;②亲本减数分裂发生基因突变;请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该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实验步骤:
①选择__________个体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红眼或红眼:白眼为1:1,则为第一种原因造成的;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第二种原因造成的;

性染色体组成 | XY | XX | XXX | XXY | XO | XYY | YY |
性别 | 雄性 | 雌性 | 超雌性(死亡) | 雌性 | 雄性 | 雄性 | 超雄性(死亡) |
(1)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2)果蝇眼色与翅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F1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让F1的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
(4)若长翅红眼雄果蝇和长翅白眼雌果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则该果蝇的产生与_________有关,在________时异常所致。
(5)某一次的杂交试验中,产生了一只残翅白眼雌果蝇,原因有以下两种可能性:①环境因素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遗传物质未变;②亲本减数分裂发生基因突变;请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该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实验步骤:
①选择__________个体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红眼或红眼:白眼为1:1,则为第一种原因造成的;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第二种原因造成的;
2.单选题- (共18题)
2.
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 |
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该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
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 |
D.如果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 |
3.
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者DNA数目相同,染色体数目和行为不同 |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
C.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为A、a、B、b |
D.人体细胞中能找到两个X染色体的有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
4.
下列叙述符合图示变化的是


A.X--氧气的浓度;Y--神经细胞吸收K+的速率 |
B.X--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各时期;Y--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 |
C.X--细胞分化的过程;Y--细胞内DNA的数量 |
D.X--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Y--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 |
5.
图一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图二是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应以甲细胞为研究材料 |
B.甲和乙分别含有2个和4个染色体组,都含有8条染色单体 |
C.图二中,m代表的数值是2,b~c段出现的原因是着丝粒被纺锤丝拉开 |
D.图二中,形成于a~b段某时期的一些小泡,在e~f时期将聚集于染色质的周围 |
6.
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其性别决定为XY型,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红花,其他情况开白花,某同学以白花和纯合的红花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预期F2出现红花:白花=9:7的分离比。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实现该预期结果的必要条件( )
A.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B.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C.亲本白花为隐性纯合子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7.
如图是一对青年夫妇关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为a)和色盲(致病基因为b)的遗传分析图谱,甲~庚表示不同的细胞,已细胞发育形成的个体患两种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乙和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XB和aY |
B.该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3/8 |
C.图示过程中不会出现DNA和染色体同时加倍的情况 |
D.正常情况下,庚形成的个体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6 |
9.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Ⅱ3和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
C.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
10.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a.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测交
e.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测交
e.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一项 | B.两项 | C.三项 | D.四项 |
11.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 |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
12.
下图中甲、乙分别为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瓣中色素的控制合成过程及花色遗传图解。某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两对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图乙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图乙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
C.从图甲可看出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D.在该植物种群中,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作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3:4:1 |
13.
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直刚毛基因(Z)对焦刚毛基因(z)为显性;棒眼基因(E)对圆眼基因(e)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焦刚毛基因与棒眼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B.等位基因Z、z可以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但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中 |
C.可通过焦刚毛♀×直刚毛♂的子代表现证明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
D.E、e基因在减数分裂中有时会随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 |
14.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且比例相等 |
C.根据假设设计测交试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果 |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
15.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里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与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AA、Aa表现型相同且不存在致死现象).在收获的子代玉米中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接近( )
A.1:3 | B.5:8 | C.1:1 | D.7:9 |
16.
将纯合的灰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灰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A.![]() | B.![]() |
C.![]() | D.![]() |
17.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
C.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
D.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18.
图示利用奶牛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的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①经胰蛋白酶处理可得到③ |
B.图中涉及基因工程、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
C.常用PCR技术扩增② |
D.若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只能分割桑椹胚细胞 |
19.
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
B.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
C.在治疗中,应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导弹 |
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
3.选择题- (共4题)
20.
填空题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blank#}1{#/blank#}(击溃、歼灭 、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
21.
填空题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blank#}1{#/blank#}(击溃、歼灭 、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