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16分)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受精卵,其原因是___________。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雄蝇前腿下端有黑色梳子状的结构,雌性的没有),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_____________(原始生殖、体)细胞的_______分裂过程中。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探究其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选用该黑檀体果蝇与纯合灰体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结果预测:I若为基因突变,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II若为染色体变异,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正常的亲代果蝇交配后,形成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受精卵,其原因是___________。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雄蝇前腿下端有黑色梳子状的结构,雌性的没有),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_____________(原始生殖、体)细胞的_______分裂过程中。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探究其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选用该黑檀体果蝇与纯合灰体果蝇杂交获得F1,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结果预测:I若为基因突变,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II若为染色体变异,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2.
(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 。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 。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单选题- (共7题)
3.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4.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
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 |
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 |
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
5.
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
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
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
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
6.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 |
B.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I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
D.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
7.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8.
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1,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5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为
A.aaBB | B.AAbb | C.AABb | D.AaBb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