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图1是某个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同一器官内的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不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填字母),发生场所为_______。
(2)图1中A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之比为_________,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
(3)该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条染色体。该生物如果进行减数分裂有几个______四分体。正常情况下图1中 B细胞的下一时期移向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移向另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4)图1中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位于图2的___________段内。正常情况下图1中C细胞移向一极的基因组成是Ab,则移向另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5)图2 C点降到D原因是 _____________。

(1)图1中不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填字母),发生场所为_______。
(2)图1中A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之比为_________,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
(3)该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条染色体。该生物如果进行减数分裂有几个______四分体。正常情况下图1中 B细胞的下一时期移向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移向另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4)图1中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位于图2的___________段内。正常情况下图1中C细胞移向一极的基因组成是Ab,则移向另一极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5)图2 C点降到D原因是 _____________。
2.
Ⅰ、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1)对于是否抗病,根据第__________组杂交结果,可判断________对________为显性。
(2)设A、a控制是否抗病,B、b控制种皮颜色,则三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Ⅱ、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性、雌性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A对a、a-为显性。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两性植株)、丁(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甲╳乙 → F1雄株:雌株=1:1
实验2:丙自交 → F1全为两性植株
实验3:丁自交 → F1两性植株:雌株=3:1
实验4:甲╳丁 → 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
实验5:丁╳乙 → F1两性植株:雌株=1:1
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性关系作出相应的推断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将植株丙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基因型为_______。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4)丁自交后代出现两性植株和雌株这种想象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红种皮 | 抗病白种皮 | 感病红种皮 | 感病白种皮 | ||
①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②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③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1)对于是否抗病,根据第__________组杂交结果,可判断________对________为显性。
(2)设A、a控制是否抗病,B、b控制种皮颜色,则三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Ⅱ、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性、雌性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性,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A对a、a-为显性。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两性植株)、丁(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甲╳乙 → F1雄株:雌株=1:1
实验2:丙自交 → F1全为两性植株
实验3:丁自交 → F1两性植株:雌株=3:1
实验4:甲╳丁 → 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
实验5:丁╳乙 → F1两性植株:雌株=1:1
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性关系作出相应的推断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将植株丙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基因型为_______。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4)丁自交后代出现两性植株和雌株这种想象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
3.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卵圆形果实的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 现有一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将其种下所得果实性状应为____________,让其与结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每棵植株所结种子数量相等),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约为_______。

(1)产生卵圆形果实的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4) 现有一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将其种下所得果实性状应为____________,让其与结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每棵植株所结种子数量相等),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约为_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4.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
B.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
C.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
D.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 |
5.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状、大小相似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C.减Ⅰ前期,联会的每对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
D.减Ⅰ前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4个DNA分子,叫做四分体 |
6.
如图是同一种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乙、丙、丁 |
B.图乙只能表示初级卵母细胞 |
C.图丙只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 |
D.图丁只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
8.
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种是正确的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
10.
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A.3种;9∶6∶1 | B.4种;9∶3∶3∶1 |
C.6种;1∶4∶3∶3∶4∶1 | D.5种;1∶4∶6∶4∶1 |
11.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12.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1∶1∶1∶1 | B.3∶1∶3∶1 | C.2∶2∶1∶1 | D.9∶3∶3∶1 |
13.
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隐性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⑤Bb×bb ⑥BB×Bb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⑤Bb×bb ⑥BB×Bb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④②⑤ | D.④⑤② |
14.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5%,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5%,已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失去了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自由交配一代后,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 B.1/9 | C.1/8 | D.1/6 |
15.
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自交一代之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分别占( )
A.42%、22% | B.60%、40% |
C.36%、42% | D.24%、22% |
18.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 | B.非甜是显性性状 |
C.显性的相对性 | D.环境引起的变异 |
19.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 B.3∶1、4∶1和1∶3 |
C.1∶2、1∶4∶1和3∶1 | D.3∶1、3∶1和1∶4 |
20.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主要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 B.含X型的配子:含Y型的配子=1:1 |
C.含X型的精子:含Y型的精子=1:1 | D.含X型的卵细胞:含Y形的卵细胞=1:1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