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L、HS)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实验一 | (♂)长毛×短毛(♀) | |
F1 | 雄兔 | 全为长毛 |
雌兔 | 全为短毛 |
实验二 | F1雌雄个体交配 | |
F2 | 雄兔 | 长毛∶短毛=3∶1 |
雌兔 | 长毛∶短毛=1∶3 |
①控制安哥拉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HL、HS)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
②让________与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1)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
②让________与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3.
玉米有矮株和高株两种类型,现有3个纯合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植株中高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亲本中矮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合 | F1 | F2 |
第1组:矮甲×高 | 高 | 3高∶1矮 |
第2组:矮乙×高 | 高 | 3高∶1矮 |
第3组:矮甲×矮乙 | 高 | 9高∶7矮 |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植株中高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亲本中矮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4.
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
5.
某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
A.1种 | B.2种 | C.4种 | D.8种 |
6.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4个DNA分子。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7条或14条 |
7.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实质是()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8.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
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
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 |
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
9.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
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
10.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的种子数之比为2∶1,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 B.4∶4∶1 | C.9∶2∶1 | D.1∶2∶1 |
11.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12.
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为有角,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为无角,Hh的绵羊中母羊为无角,公羊为有角。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的小羊,则这头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A.雄性hh | B.雌性Hh | C.雄性Hh | D.雌性hh |
13.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
B.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
C.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
D.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1/2 |
15.
以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A.1/3 | B.1/4 | C.1/9 | D.1/16 |
16.
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株高分别为10 cm和26cm, 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12cm、6种 | B.18cm、6种 | C.12cm、9种 | D.18cm、9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