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 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b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_______。
(2)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
(3)该DNA片段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_个,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_个。
(4)若在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说明生物共用一套相同的________。

(1) 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b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_______。
(2)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
(3)该DNA片段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_个,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_个。
(4)若在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说明生物共用一套相同的________。
2.
某种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___________。
(2)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染色体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则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__,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花色性状的形成。
(4)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DdEe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后代中表现型为粗茎所占比例为______,表现型为红花中粗茎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
(1)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___________。
(2)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染色体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则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__,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花色性状的形成。
(4)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DdEe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后代中表现型为粗茎所占比例为______,表现型为红花中粗茎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
3.
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回答∶

(1)根据______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_____ ,该动物可以产生_____种成熟的生殖细胞。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a、b、c柱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细胞分裂中A和A 分开可能对应图1和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像对应时期(图1用Ⅰ,Ⅱ,Ⅲ,Ⅳ表示,图2用甲,乙,丙表示)。
(5)图为该生物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请写出减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根据______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_____ ,该动物可以产生_____种成熟的生殖细胞。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中a、b、c柱表示核DNA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细胞分裂中A和A 分开可能对应图1和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像对应时期(图1用Ⅰ,Ⅱ,Ⅲ,Ⅳ表示,图2用甲,乙,丙表示)。
(5)图为该生物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请写出减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单选题- (共23题)
4.
如果真核细胞核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携带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⑦在体细胞中可能成对存在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携带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⑦在体细胞中可能成对存在
A.①③⑥⑦ | B.①③⑤⑥ |
C.①②③⑦ | D.②④⑥⑦ |
5.
下列关于 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 DNA分子都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 |
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
D.双链 DNA分子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
6.
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 AaBB个体的概率是1/8 |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则产生的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 |
D.丁图细胞表示某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7.
一个含3000个核苷酸对的DNA片段,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片段含有1800个胞嘧啶 |
B.该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C.该DNA片段复制3次可以得到8个相同的DNA片段 |
D.该DNA片段复制3次需要游离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9600个 |
8.
如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
9.
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是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 |
B.图乙所示过程均需要核苷酸为原料 |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之间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
10.
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一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将其中一个DNA分子放回原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细菌DNA分子组成分析表明( )
A.3/4轻氮型、1/4中间型 | B.1/4轻氮型、3/4中间型 |
C.1/2轻氮型、1/2中间型 | D.3/4重氮型、1/4中间型 |
11.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B.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C.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12.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4和0 | B.3/4和0 |
C.1/4和1 | D.3/4和1 |
13.
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l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
A.1∶3,1∶2∶1和 3∶1 | B.1∶3,4∶1和1∶3 |
C.1∶2∶l,4∶l 和3∶1 | D.3∶1,3∶1和l∶4 |
14.
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 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 |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
15.
各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细胞中含有12个染色单体 |
B.由丙细胞可知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
C.丙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XD或aBXD或AbXD或abXD |
D.甲细胞经乙细胞后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DXD |
16.
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XbY的夫妇,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 )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①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②精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正常、减数第二分裂异常
④卵原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异常、减数第二分裂正常
A.① ③ | B.① ④ | C.② ③ | D.② ④ |
18.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形成2个四分体 |
B.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所处的时期一定不是减Ⅰ后期,乙图处于丙图中的D→E段 |
C.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丙中的BC段;完成图丙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减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
D.图丁中a可对应图丙中的D→E段;图丁中d是不可能存在的 |
20.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
21.
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
①羊的长角与短腿
②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
③兔的粗毛和狗的细毛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开红花的牡丹与开白花的牡丹杂交,后代全开粉红花
⑥白毛兔与白毛兔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灰毛兔
①羊的长角与短腿
②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
③兔的粗毛和狗的细毛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开红花的牡丹与开白花的牡丹杂交,后代全开粉红花
⑥白毛兔与白毛兔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灰毛兔
A.②⑥ | B.②④ | C.①⑤ | D.③⑤ |
23.
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1/32 | B.1/16 |
C.1/8 | D.1/4 |
24.
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对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 不抗霜抗病 | 不抗霜不抗病 | 抗霜抗病 | 抗霜不抗病 |
雄株 | 3/4 | 1/4 | 0 | 0 |
雌株 | 0 | 0 | 3/4 | 1/4 |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
25.
图所示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已知2号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
B.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5/6 |
C.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
D.5号与一个乙病基因携带者婚配,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9/16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